随着年湖南省各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可以通过梳理各市州的经济财政数据和数据指标对比分析,我们能更全面地、更深层次地反映湖南省各州市经济财政的内在特征,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以及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参考。
一、湖南省各市州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年GDP规模来看,湖南省14个市州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省会长沙的GDP规模为.22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亿元的地区,稳居全省第一位,也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2-5位,GDP规模在-亿元之间,分别为.41亿元、.2亿元、.68亿元和.13亿元,但距离突破亿元都还有不小的距离,这四个地区GDP规模的合计(1.42亿元)才超过长沙市的规模。郴州、湘潭、邵阳和永州位于第三梯队,分列6-9位,GDP规模集中在-亿元之间,分别为.9亿元、.6亿元、.48亿元和.86亿元,这五个地区的GDP规模比较集中、差距相对较小,竞争非常激烈。排在最后的五个市州是益阳、娄底、怀化、湘西和张家界,分列10-14位,GDP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46亿元、.58亿元、.64亿元、.71亿元和.1亿元。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GDP规模差距达20.96倍。
从年GDP增速来看,湖南省14个市州间差异较小。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各市州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岳阳(4.2%);其次是株洲(4.1%)、长沙(4.0%)、衡阳(4.0%)和娄底(4.0%),这四个市州的增速均超过了4%,长沙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7和0.2个百分点;郴州(3.6%)、湘西(2.2%)和张家界(2.0%),这三个市州的增速相对较低,均不及全省3.80%的平均水平(见图2)。
图2:湖南省各市州年GDP规模及增长率从年人均GDP来看,湖南省人均GDP为5.64万元(按年末常住总人口.5万人计算),不及全国同期的人均GDP(7.24万元)。年各州市人均GDP(按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有三个市州,分别是位列第一的长沙(14.46万元)、位列第二的湘潭(8.13万元)和位列第三的株洲(7.71万元);其次,低于全国人均GDP但高于全省人均GDP有两个市州,分别是位列第四的岳阳(6.93万元)和位列第五的常德(6.50万元);而永州(3.87万元)、张家界(3.59万元)、怀化(3.35万元)、邵阳(3.08)和湘西(2.75万元)这五个市州的人均GDP不足4万元(见图3)。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湘西,人均GDP差距达5.26倍,州市间人均GDP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3:湖南省各市州年人均GDP规模(二)各市州GDP占比
从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长沙一家独大,其他市州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长沙占全省GDP的28.77%,接近30%。排名第2的岳阳占比为9.48%,但也仅为长沙的32.95%,接近1/3;其次为常德(8.88%)、衡阳(8.31%)和株洲(7.36%),排名前五位的市州占比合计超过60%,达到62.81%;而占比最低的是怀化(3.96%)、湘西(1.72%)和张家界(1.32%),这三个地区GDP占比合计不足10%,仅为7.0%(见图4),这也反映出了湖南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
图4:湖南省各市州年GDP占比
二、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大且差距也较大。其中,长沙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关口,达.09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亿元的地区,占14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77%;其次是常德和株洲,排名第二、三位,分别为.76亿元和.6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张家界,仅为32.13亿元(见图5)。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34.24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图5: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娄底(5.1%)、怀化(4.5%)和益阳(4.14%),均超过4%,其他市州的增速均在全省财政收入增速(4%)以内,湘潭(0.57%)、湘西(0.53%)和张家界(-14.77%)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速排在后三位,且张家界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出现了负增长(见图5)。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州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长沙(9.06%)和湘西(8.89%),均超过了8%;最低的是娄底(4.80%)和怀化(4.66%),均不足5%,其中,只有11个地区的财政负担率低于全省各市州的平均水平(5.89%)(见图6)。
图6: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负担率
三、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长沙,为.23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亿元的市州;常德(.83亿元)、邵阳(.93亿元)、衡阳(.56亿元)、岳阳(.2亿元)和永州(.81亿元)5个市州的财政支出均超过亿元,分别列第二、三、四、五、六位;位列后五位的是益阳(.94亿元)、湘西(.82亿元)、娄底(.33亿元)、湘潭(.03亿元)和张家界(.35亿元)的财政支出,均不足亿元,最低的张家界还不足亿元(见图7)。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7.57倍,不仅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还低于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
图7: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州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益阳(8.64%)、张家界(5.53%)和长沙(5.28%),均超过5%,其余市州均在5%以内;有6个市州超过了全省(1.71%)的平均增速,有8个市州低于全省的平均增速,且有3个市州的增速出现了下降,分别是郴州(-3.80%)、衡阳(-3.20%)和湘潭(-1.10%)(见图7)。
从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在14个市州中,有4个市州(长沙、益阳、湘西、张家界)的财政收入增速低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10个市州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常德(0.11%)、株洲(-0.20%)和岳阳(0.40%),这3个市州的差距均不到1%,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张家界(-20.30%)、郴州(-6.00%)和衡阳(5.10%),这4个市州的差距均超过了5%,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8)。
图8: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从年各市州财政收支排位来看,二者并无直接的关联。在14个市州中,有长沙、常德、衡阳、岳阳、张家界的排位未发生变化,其余9个市州的排位均发生了变化;其中,有4个市州(株洲、湘潭、郴州和娄底)的财政收入排位高于财政支出排位,其中,排位差异最大的是株洲(5位)、湘潭(5位)、郴州(3位)和娄底(1位),这些市州这些市州相当于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有5个市州(邵阳、怀化、益阳、湘西、永州)的财政收入排位低于财政支出排位,其中,排位差异最大的是邵阳(5位)、怀化(3位)、益阳(2位)、湘西(2位)和永州(1位),这些市州相当于“享受”了其他市州所做出的“贡献”(见表1)。
表1: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
(二)各市州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湖南各市州间的差距显著,最大的是邵阳(.59亿元)、衡阳(.09亿元)和长沙(.14亿元),均超过亿元;岳阳、怀化、永州、常德和益阳5个市州财政收支差额超过亿元;湘西、郴州、株洲和娄底4个市州超过亿元;而湘潭(.86亿元)和张家界(.22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最小,均不足亿元。其中,最大的邵阳和最小的张家界差距达到了2.89倍(见图9)。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湖南各市州间的差距也较为显著,最高的是长沙(73.28%),均超过了70%;其次为常德(46.64%)和株洲(43.51%),均超过了40%,只有9个市州高于全省财政自给率(21.00%)的平均水平;其他5个市州均不足21%,怀化(20.67%)和益阳(20.19%)这2个市州仅高于20%;而湘西(18.02%)、邵阳(18.01%)和张家界(16.20%)均不足15%,最高的常德和最低的张家界之间的差距达到了4.52倍(见图9),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地方财政主要以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图9:湖南省各市州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年湖南省各市州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但各市州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十三五”期间,衡阳逐步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意见”、稳楼市“十七条”系列政策措施,狠抓减税降费减租政策落地,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复苏回升;常德支持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品牌行动、文旅产业、外经外贸、航班航线、交通发展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株洲采取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全面推行链长制、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17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确保了全市工业生产较快回升,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湘潭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实现了年地方收入、地方税收“双转正”的目标;永州采取了一系列促增长、育财源、强征管措施,推动收入企稳回升,地方收入总量排在全省市州的第七位,全年地方收入实现增长2.8%,在全省市州排名第五位;张家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疫情、汛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全市经济实现稳步复苏,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预期目标;岳阳的全市工业经济延续了企稳回暖的良好态势,亮眼数据频出,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其他市州的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趋势。
从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14个市州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湖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落差。省会长沙的GDP规模为.22亿元,经济实力保持全省绝对领先地位;岳阳、常德、衡阳和株洲分列二、三、四、五位,主要位于洞庭湖地区和湘南地区;位列后两位的湘西和张家界,GDP规模均不足亿元,且都位于大湘西地区。整体来看,湖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以长湘潭三市为中心自东向西次第下降,且近年来长株潭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有拉大趋势。其中,省会长沙占全省GDP比重为28.77%,接近30%,排名第2的岳阳占比为9.48%,排名前五位的市州占比合计超过60%,而湘西和张家界2个市州GDP合计占比不足4%,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就人均GDP而言,长沙、湘潭和株洲均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而邵阳和湘西的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依然较大。
从湖南省财政收入来看,14个市州年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最高的长沙为.09亿元,占各市州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77%;其次是常德和株洲,超过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亿元,张家界刚超过30亿元。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34.24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湖南省财政支出来看,14个市州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也较大。最高的长沙为.23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1亿元的市州,其次是常德、邵阳、衡阳、岳阳和永州,均超过亿元;位列后五位的益阳、湘西、娄底、湘潭和张家界,均不足亿元,最低的张家界不足亿元,且主要位于大湘西地区。其中,最高的长沙和最低的张家界,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到7.57倍。
(二)对策建议“十三五”期间,湖南全省预期目标完成效果良好,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湖南以GDP突破4万亿元的新成就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可以凭借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提供区域发展新机遇,全省在国家重大部署中抢抓战略机遇。以对接国家战略为导向,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从宏观角度出发,湖南全省应立足“一带一部”,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围绕中部地区“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主动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用好用足岳阳通江达海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立上中下游密切合作的高效经济带。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密切与西部地区的陆海经济联系,加强骨干通道衔接,扩大湘桂琼合作,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湖南至大湾区3-5小时便捷通达圈。深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合作。加强与相邻省市合作发展,深入实施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十大重点工程。从微观角度出发,湖南全省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高位统筹、同向发力、创新协同、政策一体、齐抓落实,支持长沙提升城市能级、湘江新区拓展新片区,带动“3+5”城市群发展;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岳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衡阳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依托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带。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增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链配套能力,继续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推动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确保湖南“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周年,湖南省下辖的各市州要依照《年湖南省工作报告》《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文件精神,结合地域特色,积极为湖南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长沙应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抓好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岳阳市应强力推进岳阳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绿色化工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食品加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等12条优势产业链和着力打造以岳阳楼、石牛寨等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以华电平江电厂、岳阳LNG基地等为龙头的电力能源,以恒大新能源汽车、复星合力新材料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2个千亿产业。衡阳应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集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衡阳购”品牌,提升“老字号”影响力,加快零售、住宿、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提速、传统和新型消费双向融合,充分发挥衡阳综保区平台作用,加快航空口岸联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株洲应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湘潭应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六个湘潭”建设目标,支持打造“四区一地”,紧扣“三高四新”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一六二”工程,强化以财辅政,主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娄底应围绕10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双引擎”建设,重点支持娄底经开区百亿油缸生产基地、三一“5G+工业互联网”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万宝新区“5G+智慧产业园”基地、联创小镇基地等项目建设。邵阳应逐步加快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制造强市“工程”,围绕“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扶持三一专汽、中电彩虹、拓浦精工、邵纺机、湘中制药等一批新兴财源企业发全力支持园区建设,大力支持邵阳经开区、湘商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推进“”工程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常德应继续采用“一核两极五港区”总体布局,建成以煤炭、矿石、液危等散货,钢材、大件装备等件杂货及集装箱为主的具有铁公水联运的综合性港区。郴州应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入推进“两区两山三中心”建设,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下辖的各地州市继续通力合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而努力奋斗!注:所有数据来源于湖南省以及其各市州财政厅、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全文).3.新世纪评级.湖南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11-12.相关文章:
湖南十年:经济财政发展回顾与展望作者:胡珊,湖南衡阳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级税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4项,现通过税务师考试3门,取得初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在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铜奖,在年兰州财经大学第一届学术科技节中获得一等奖,在年学院举办的“第一届研究生论坛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与财税改革研讨会”中获得特等奖。
指导教师:李永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jj/1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