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经济 >> 正文 >> 正文

从人口七普数据看湖南的贫富分化和老化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21/10/24
北京治雀斑的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14325.html

.0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布后,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在湖南,最欢乐的当然是省会。不要看湖南穷,年至年十年间,按人口增长数量排名,长沙排在全国第八,力压武汉、苏州、东莞、佛山、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强市;在增量前20名中,长沙的增幅仅次于深圳、广州、厦门、西安、郑州。光看长沙,形势好得不得了。

图片来源:国民经略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排行榜,那就是十年间常住人口流失最多的地级市排名。在前10名中,湖南占了五席,分别为排在第三、四、五、六、八位的邵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岳阳,流失人口从42.6万到50.8万不等。真是触目惊心!这解释了长沙人口的巨大增量是怎么来的。

-年人口流失最多的地级市

根据7普人口数据。湖南14个地州市,只有6个是人口正增长,其余8个为负增长。正增长的地级市当中,永州、郴州和张家界市是因为离省会够远,株洲和娄底是因为产业够强(两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长期居全省前3位),虽离省会近还能抵抗省会的吸星大法。负增长的地级市当中,同样离省会近而且产业也强的湘潭只损失了两万多人,也算不错了。

高铁是抽水机,对于中小城市来说,通了高铁并不一定是福音。如果离省会不超过公里(高铁车程不到1小时),自身实力又弱,高铁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将人口抽吸到省会。

我们看底下这张图(点击放大),这是去年11月发布的湖南省十四五区域发展战略。图中最大的红圈名曰“长沙都市圈”,正好半径公里,邵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岳阳这五个“荣居”流失人口全国前十之列的城市正好全部在这个圈内。除长沙外,圈内只有株洲和娄底保住了人口增长。

所以呀,那些要死要活地争高铁的地方,需要掂量掂量。如果实力不够,高铁一通,就是这个地方没顶之灾的开始。众所周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全国完成高速公路网的布局,高速公路直接催化马太效应,使得大批中小城市死亡,而大城市越来越大。同样的事情,正在中国上映,只不过,这一次的催化剂是高铁。

很早以前,我就指出湖南的两个副中心城市衡阳和岳阳人口流失严重。去年12月,我在“最新湖南区域发展战略: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什么难以服众?”一文中说,“衡阳和岳阳的人口、尤其是代表购买力的年轻劳动人口流失严重。自己的人口都留不住的城市,做省域副中心未免太勉为其难了。”更直接地说,衡阳和岳阳位于长沙的高铁1小时辐射圈内,没有辐射能力和空间,只能被辐射,根本不适合做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同一篇文章里,我还指出,“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应选择怀化、永州、郴州,分别对应湘西、湘西南、湘南,都是湖南的发展塌陷地区。”我这个观点是研究房地产和小学生在校人数这两个不好造假的数据得出的。这次的人口七普数据,佐证了我的观点。郴州和永州的十年人口增长仅次于长沙,怀化虽然人口流失,但在人口大市中是流失得最少的。

总结一下就是,在湖南,一个地级市要留住人口,要么产业够强,要么离省会够远。两样都不占的地方,一定会被省会割人口韭菜。

.02.

现在大家翘首以盼政府公布各地级市市区的常住人口七普数据。

根据我以前的研究,从过去十年间中心城区的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增幅来看,市区人口增幅最大的应该会是长沙、株洲、郴州、娄底、永州、怀化。我说的这六个城市除了怀化,其他五个也正好是七普中全域人口正增长的城市。且待各市公布市区的常住人口来验证我的结论。

七普数据另外比较有看点的是城镇化率。湖南省分成了三档。上了80%的是长沙,介于70%和80%之间的是株洲,其他的都在70%以下。

湖南仅长株潭三市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89%,但湘潭的城镇化率离跌破全国平均值已经很近了。

.03.

与邻居江西比,湖南深度老龄化。

以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老龄化,全国平均水平是18.7%,湖南是19.88%,湖南偏老。

湖南14个地州市中,湘潭、衡阳、岳阳、邵阳、益阳、张家界、怀化、常德8个市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了20%,株洲、永州、娄底、湘西四市离20%相当近。而江西11个城市,有9个低于18%。

有好事者比较了湖南湖北江西共38个地级城市的老龄化,常德居第一,难怪人称常德适合养老;而南昌倒数第一,堪称三省最年富力强的城市。

湖南各市的老龄化

江西各市的老龄化

湖南,已然未富先老。

几天前,国家的三胎政策出炉。这很显然是被七普人口数据直接刺激出来的。想想看,全国、全省范围内,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有点让人不寒而栗。湖南人应该积极响应三胎政策,多生孩子,反正湖南房价低,能省下买房的钱用于生养小孩。

.04.

以七普后的人口数据计算湖南湖北江西38城的人均GDP,前10位为武汉、长沙、宜昌、鄂州、南昌、襄阳、湘潭、鹰潭、新余、株洲。湖北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湖南和江西半斤八两。株洲的人均GDP刚刚蹭进第十位,令人不胜唏嘘。

人均GDP排倒数的为永州、黄冈、张家界、怀化、邵阳、恩施、湘西,湖南占了5个,可见湖南的穷市多,省内贫富差距大。

十多年来,有许多脑残鼓吹湖南应该集全省之力打造省会,理由是省会强大了湖南才能强大。现在,人口七普数据啪啪地打他们的脸。省会是强大了,然而省会之外的湖南地级市全线坠落,省会的强大是挖省内其他地级市的东墙补省会的西墙的结果。我从来不信先富带动后富这种忽悠,这句口号是违反人类的自私本性的,是某些人用来忽悠弱势群体心甘情愿地为强势群体作牺牲的。

.05.

长沙十年吸了万人,平均每年30万。那么问题来了,长沙从哪里每年新增30万就业岗位?就算每年新增人口里只有20万需要工作,每年新增20万就业岗位也很难呀!过去十多年,一说起长沙的标志性企业,一直是中联、三一、山河、大众、蓝思,基本没新增什么大企业。新增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晨曦君的一位朋友是新长沙人。据他说,长沙是没什么工作机会的。他的邻居,一半以上都是在别的地方赚钱,在长沙消费。湖南县城里的,稍微有点钱,都往长沙跑,在长沙买个房,抱着还会有更多韭菜涌进长沙接盘的希望,很多从此就“躺平”了,不去工作还高消费,想工作也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供给。

沿海打工赚的钱,父母的钱,地方上既得利益群体和富裕阶层搞到的钱,都拿到省会来置业,转化为长沙一套或几套房,湖南非省会地市的财富就这样随着人口被收割到省会,被收割的地方发展就越发地艰难。

十年前我在网上反对长沙收割湖南非省会城市的产业时,其实已经预感到了今天的局面。产业被收割,一定会导致人口被收割。产业和人口的流失,一定会伴随着财富的流失。很遗憾,收割的过程中无人抗议、发声,到如今收割完成,那被收割的才恍然发现自己除了“躺平”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躺平”的岂止是许多年轻人,还有一大帮在人口和产业萎缩中无可奈何的三四五线城市。

.06.

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来比较四个省份,会更加明显地看到湖南的落后。

四省当中,湖南的人口最多,但是总量方面,

湖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网络零售总额都位于第三位;

存款总量排第三:湖北6.7万亿元安徽5.98万亿元湖南5.79万亿元江西4.36万亿元;

规模工业利润排倒数第一:湖北亿江西亿安徽亿湖南亿;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倒数第一:安徽湖北江西湖南。

人均指标方面,湖南在税收收入、存款、规工营收、规工利润、商品房销售额、网络零售额、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民用汽车保有量等10个重要指标上排四省倒数第一,反映了湖南工业弱,物流弱,收入低,存款低,房价低,消费低,而前面的两弱是后面四低的根本原因。

这些经济数据,外加这次人口七普数据所暴露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所有湖南人反思过去20多年来湖南集全省之力打造大长沙的发展思路到底错在哪里吗?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jj/10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