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题破山石后禅院》
1
白羊古刹的前世今生
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农历丙午年)侯昌铨编撰的《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记载:白羊古刹由明指挥史雍简于永乐十一年(公元年)修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年)协镇史城重修。
《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还记载有古刹名字的由来:“寺有白羊石,雍简建寺时,见白羊满山,逐之入土,掘之见石,其下有窖金。遂发之,以金修寺,寺成入奏,赐名普光石。”
另据《续修永定县志》载:雍简在白羊山“见白羊一群,逐之,一羊化白石,余入土中,掘之,获金数瓮,悉以修庙,闻于朝,敕名‘普光寺’,均系皇上赐(命)名。”
白羊古刹(又名“普光寺”、“普光禅寺"")为一处古建筑群景观,坐落在张家界市永定城区解放东路人民广场北面,占地㎡,融合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是张家界市主要人文景观之一。
寺庙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比北京故宫早七年,比武当山金殿早三年。历史上包括文庙、武庙、城隍庙、崧梁书院等,现尚存普光寺、武庙、文昌祠等。
如今庙内供奉有释迦牟尼,观世音,玉皇大帝,文殊、普贤菩萨,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以及关公等诸多神像。
民国时期,这里常住僧侣达50—人,除主持与管理本寺外,还管辖原大庸近百座寺庙;至年,湘、鄂、川、黔数省近千名佛教徒在此摩顶受戒,故有“江南名刹”之称;年维修将二山门拆除,在靠近大山门的位置重建,在临街处开设大门,修建仿古门楼,上书“白羊古刹”四字。
据了解,由于年久失修,白羊古刹内多处文物出现缺损、坍塌现象,很可能危及游人安全,年正式闭馆,开始进行修缮工作。首先重点维修垮塌性的武庙、玉皇阁、观音殿等建筑,其次将地面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按照文物的修复原则,在遵循使用原材料、原工艺的基础上开展修缮工作,通过文物修复来延长文物寿命,让即将消失的文物通过抢救被保护下来。
据介绍,此次修缮历时5年(年至年底),修缮工作专门聘请了来自四川、西安等地的名匠,有的工匠甚至参与过故宫文物修缮工作,并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对项目进行不定期指导。为了更好开展修缮工作,还对寺庙内商户进行了迁移。今天,历时5年修缮的张家界白羊古刹景区再次对外开放。
白羊古刹建筑遗存历经各代
几经修葺,成此规模
建筑遗存无不打上
社会各个时期的烙印
亦展现了文物古迹自身的发展变化
2
这波回忆杀,你买单吗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白羊古刹“新生”
许多曾经的地标性建筑
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上世纪80年代资料图
尽管记忆已然模糊
但每每翻起老照片时
仍会想起过往的时光
资料图
每一张老照片都定格着白羊古刹的过往岁月
它不仅诉说了寺庙的过往
更承载着张家界人太多的记忆
年留影(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80后市民唐先生回忆,记得他小时候,无论是家庭游玩还是亲朋好友聚会,这里都是必选的场所之一“白羊古刹”承载了太多张家界人许多记忆。
上世纪90年代澧滨小学某班级合影(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小爱决定下次带着家人朋友
去白羊古刹看看!
各位爱粉们,你们还有旧照片吗?
欢迎在后台给小爱投稿哦~
图文:杨明胡秋娴
▼你喜欢的▼
张家界城区又新增一室内农贸市场,等你来嗨购!
奖奖奖奖!张家界今天颁发的这40+97个奖励,有你熟悉的吗?
张家界城区启用车载移动抓拍设备/六人追客赶客被行拘/2个项目拟获中央预算内投资
新阶段!张吉怀铁路三标段首个隧道贯通
穿越天门洞?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了解更多张家界最新资讯
欢迎下载爱视网推出的“智慧张家界”app
▼▼▼
编辑/胡秋娴
责编/唐云鹏
编审/石更新罗恒
「张家界市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jj/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