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气候 >> 正文 >> 正文

张家界五朵土家金花盛开二十载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18-5-29

群山起舞迎贵宾,溇澧欢歌颂党恩。10月20日,慈利县三官寺、高峰、金岩、许家坊和武陵源区索溪峪5个土家族乡分别举行集会,隆重庆祝土家族乡成立20周年。国家民委经济司副司长彭泽昌,省民宗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范文彬,省民宗委民族论坛杂志社总编梁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刘群等参加庆典。

年,三官寺、索溪峪等5个土家族乡成立,从此翻开了土家族乡人民的历史新篇章。过去的这20年,是土家族儿女为张家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20年:土家族丰厚的文化底蕴,日益发展传承的民族文化,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万土家族同胞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为张家界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在庆典主会场三官寺乡,刘群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和张家界军分区向土家族乡成立2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在我市全面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朝着“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目标阔步前进的过程中,全市万土家族儿女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务实创新,为建设美丽的张家界和土家族乡村而努力奋斗。

彭泽昌说,三官寺等五个土家族乡成立20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各民族乡亲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家族乡正步履矫健地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他强调,当前武陵山片区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上,五个土家族乡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团结奋斗,与全国人民一起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会上,范文彬、梁芳还分别为三官寺和索溪峪两个土家族乡人民政府授贺匾。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曹儒国,袁任远之子、原空军装备部第一研究所原副所长袁贻滋,袁任远之孙、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海俊,市级领导严龙、吴名凤、邹菊芳、张元次、佘高琪、胡志文、张先旺、朱新星等参加庆典。

(文/宋世秀王姣朱付勇张莎图/邵颖庹亮掌上张家界编辑部出品)

相关链接

金岩土家族乡:打造美丽后花园

记者王姣

乡驻地有一山,有百米悬崖绝壁石色绯红,曦光晨照闪烁如金,山腰有个金花洞相传能取出金杯、金碗、金筷,因而得名金岩山,乡便因此而得名。金岩乡始建于年土地改革之后,年改建为金岩土家族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有19个村民委员会共人,其中土家族人。

该乡地处慈利县西南边陲,东、北与洞溪乡、溪口镇毗邻,西、南与永定区五乡一镇接壤,距慈利县城88公里、张家界市区19公里,经金关公路可直达张家界火车站,全程仅22公里,隶属张家界市区半小时经济圈范畴。该乡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多条溪流汇入九渡溪后进入澧水河,形成了“两山夹一沟,六山三水一分田”的地貌景观,植物种类达多种,动物种类亦有多种,还有丰富的磷矿、钾矿、镍钼矿等矿产资源。

夯基础,金岩山上换新颜。二十年来,金岩土家族乡按照“稳步扩大集镇面积,不断提升集镇品位”的发展思路建管并重,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规划,以商贸流通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适度超前、分类规划、功能齐全、设计新颖”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使金岩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上了台阶,整体面貌大有改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兴产业,山里飞出金凤凰。全乡的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金岩土家族乡不断整合资源,特色产业呈现出新的格局,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在狠抓黄花、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的同时,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特色养殖有规模的发展,为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文化,土家儿女写新篇。曾经,金岩土家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如今,他们对土家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金岩土家族人民历来崇文重教,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金岩土家族乡还不断加大在文、教等方面的投入。

这片土地上,土家儿女在对土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不断谋求发展,努力打造美丽后花园。

高峰土家族乡:山高人为峰勤劳肯攀登

见习记者张莎

高峰土家族乡位于慈利县西北部,是著名的“烤烟之乡”。平均海拔多米,因境内山高峰立,同时兼取人民勤劳奋进,勇攀高峰之义,故名高峰。高峰土家族乡辖25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年,称高峰乡(年至年属岩泊渡区)。年,经批准命名为高峰土家族乡。二十年来,高峰全乡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以及乡风乡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土家文化光辉闪耀。高峰土家族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土家山歌、傩愿戏、摆手舞等民间音乐舞蹈,土家织锦、服饰、嫁娶等独具匠心的民族工艺和风俗都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传承,丰富和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近年来,高峰土家族乡不断整合资源,特色产业呈现新格局,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在狠抓以烤烟、畜牧等支柱产业的同时,还依托地理资源优势,扶持中药材、蜂蜜梨大规模发展,为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产业基础。

依托省道交通线,高峰土家族乡在探索开发人文景观旅游业的同时,加强旅游生态文化研究,进行深度挖掘,重点发展高峰“农家乐”餐饮文化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农业生态游、农家乐体验游、创品牌、创特色,为建设成“生态美乡,民族特乡”而努力。

基础建设日新月异。自高峰土家族乡成立二十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对基础设施建立十分重视,以改善农村水电路为着力点,先后投入千万元实现了全乡村村通公路及通组、通户公路硬化以及投资万元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全乡各户水窖的建成已彻底解决了饮水问题。

民生保障稳步落实。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速,全乡的社会民生也得到长足发展,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二十年来,高峰乡先后获得湖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张家界市烟叶工作先进单位、张家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年张家界市年度绩效评估先进单位、年慈利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先进乡、年张家界市年度整顿和规范国土资源开发秩序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十年奋力攀登,二十年飞奔跨越。回望过去,高峰人民在机遇和挑战中始终坚持本心、全力以赴,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断创造着奇迹和财富。曾经缺水少粮的高峰土家族乡历经完美蜕变,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步步推进,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三官寺土家族乡:旅游带动谱新篇

记者宋世秀

三官寺土家族乡位于慈利县西部,紧邻武陵源核心景区,距黄龙洞景区3公里,江垭温泉2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乡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行政村26个,人口2.6万人。境内多青山幽谷,溪河清流,森林茂密,自然环境优美。

该乡是全市土家族人口聚居大乡,有着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阴米饭、蒿子粑粑、糯米糍粑是土家待客特色食品,民间有“摆手舞”、“赛年锣”、“女儿会”地方舞曲艺展示。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南北大侠杜心武习武之地云台寺、抗法守台英雄胡俊德故居、辛亥革命名将唐牺支故居。年,该乡接待中外游客多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亿多元,旅游业成为该乡主导产业。

近年来,三官寺土家族乡坚持“旅游带动,富民强乡”战略不动摇,始终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建设“旅游名乡、民族特乡、经济强乡、和谐新乡”,全乡已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工作格局,旅游经济、劳务输出和烤烟生产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引资开发旅游如火如荼、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集镇街道建设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建设突飞猛进、重大工作赢得民心所向,已打造成核心景区武陵源和4A级景区江垭温泉的“金角银边”。

在探索“一心三区”(依托现有集镇区建设土家文化中心,依托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建成山地休闲游览度假区,依托现有高端度假酒店,建成山水康体养生度假区,依托现有农业资源和优美自然风光,建成乡村旅游观光度假区)全域旅游新模式中,三官寺突出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形成了谋旅游、干旅游、兴旅游的浓厚氛围,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功能配套日臻完善、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产业日益壮大的良好局面。

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三官寺乡将以特色旅游风情镇建设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争取资金和项目,强力推动落地项目快速建设。随着农贸市场及商业一条街、寨岗安置小区主体完工,全新升级改造老街,具有土家元素的机关院落“穿衣戴帽”工程竣工,三官寺集服务型、经营型、观光型的特色风情小镇已初具雏形。根据规划,到年三官司将装饰建成服务型、经营型、观光型的特色旅游风情小镇。

不久的将来,三官寺将成为我市镶嵌在东线旅游线上璀璨的明珠。

许家坊土家族乡:创新发展促和谐

记者万毅

许家坊土家族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土家族特色浓郁。全乡辖16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达人。近年来,许家坊土家族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立乡、特色产业富民、发展环境创优,着力打造张家界大峡谷旅游经济区的后勤保障基地”的发展战略,全力推动许家坊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全乡经济增长实现了新的突破。

产业发展实现提速。二十年来,许家坊土家族乡一直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导,以农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如今,种养业已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年全乡生猪出栏量达到头,养殖大户的规模由原来每户20头左右提高到每户头左右,养牛大户存栏50头以上有4户,并成立养牛合作社一户。水产方面还成立了张家界娃娃鱼驯养场,现有娃娃鱼1尾,水产量全乡全年达到50吨。水稻、水果、大棚蔬菜等产量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水稻种植,许家坊乡已成为慈利县重要的粮食基地。为了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乡林业站充分利用林业资源,通过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多亩,仅此一项直接给全乡林农每年增加经济收入约40万元。6年时,该乡将常张高速沿线以及马颈界山脉两侧共3.2万亩森林区划为生态公益林,每年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1万余元,让林农得到了实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林业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十年前,许家坊全乡仅两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年全乡16个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完成,乡、村通达率%,村道硬化率81.2%。这些公路,铺就了一条条土家族人民致富之路。改水,是许家坊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又一项德政工程。年投资万元建成了自来水厂,解决了集镇和周边5个村余人的安全饮水;年投入资金30万元铺设供水主管道12公里,解决了6个村近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年末自来水用户近户。

许家坊土家族乡是丘陵地形,山多,阳光充足,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适宜栽植杉、松、竹等用材树种和柑橘、油茶等经济树种。“十二五”森林资源清查时,全乡林地面积已高达7.5万亩,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64%。为了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乡林业站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于1—5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亩;年,新一轮退耕还林亩,仅此项工程直接给我乡林农每年增加经济收入约40万元,增强了林农造林积极性。近几年,油茶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营造亩的优质油茶,成立了慈利县福金山油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封、管、造等多种森林经营措施,基本实现了全乡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

优化环境改善民生。年乡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建设暨配套设施建设完工,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全乡的文教卫设施也得到了全面完善。为了切实解决孤寡老人生活困难,除了各项保障福利,许家坊乡还以“民生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修建了高标准的敬老院,解决了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困难,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索溪峪土家族乡:土家文化放异彩和谐社会绽新姿

记者朱付勇实习生陈硕

毛建初摄

索溪峪土家族乡设立于年,位于武陵源区东部,总人口人,其中土家族07人,占总人口的98.3%。建乡二十年来,索溪峪土家族乡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使昔日的穷山沟发生了沧桑巨变,乡域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打造了“全国卫生乡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重点乡镇”等多张名片。

20年里,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万元,用于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村、通组率达到%,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与村(居)的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问题。

乡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推进。年至年,先后开展张清公路黄龙洞段、黄龙洞停车场、罗公坪、天马路改扩建及绿化工程等9次拆迁工作,乡政府配合区政府及区相关单位完成了张清公路建设、阳龙公路建设、黄龙路停车场改扩建、索溪中心党校改扩建、索溪峪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社会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年至年,区、乡政府投入.8万元,先后建成乡敬老院、武陵源中心福利院(养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位一体”)、喻家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文庄村、铁厂村、金杜村建立了农村幸福院,入院孤寡老人、孤儿人。全乡已建成卫生室、诊所、救护站13个,境内医疗网点覆盖率为91%。

农业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建乡以来,村(居)从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烟叶等农产物逐步向畜猪、牛、羊、禽类、大鲵养殖及蔬菜、中药村种植发展。年,全乡发展蔬菜亩、中药材1亩、油茶亩、水(干)果1亩,拥有猪、牛、禽、大鲵养殖专业户43家,其中位于金杜境内的张家界常源牧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畜牧水产局评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位于文庄村境内的张家界永兴养殖场被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评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索东形象不断提升。从2年开始,乡政府注重提升武陵源东大门建设,先后开展了国家卫生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国家重点乡镇等创建工作。自7年来,索溪峪乡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被为“国家卫生乡镇”,被中共湖南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湖南最具魅力乡镇”。双峰村、双星村、金杜村、铁厂村、文庄村、田富村被湖南省环境保护局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双峰村被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评为“生态文明示范村”。

风正千帆竞秀,潮平百舸争流。当前,全市人民正全面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优秀的索溪峪土家族儿女也将朝着“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目标阔步前进。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

◎张家界日报◎张家界新闻网(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qh/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