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全域旅游腾飞的翅膀
关于“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之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张家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张家界旅游经济日趋火爆。然而,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站在国际视野去审视张家界在全球旅游业界的竞争优势,不免使人有一种寝食难安、只争朝夕的千钧压力。年2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名单,在家单位中,张家界赫然在列。张家界作为全域旅游的首倡之地,成为首批创建单位,既是自加压力,也是饱含了国家层面的无限期待。我们要一马当先,做好示范。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关口,我们要立足示范创建,瞄准世界顶端,实施“非对称性赶超”,早日建成“世界公园”。
1全域旅游的理念崛起
(一)全域旅游的理论分析
1.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
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一文中指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模式。全域旅游充分体现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是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应了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的时代要求,也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2.示范创建的战略价值
示范创建是一种品牌。国家旅游局能够批准张家界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是对张家界资源秉赋、工作基础、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是一种有用的品牌。示范创建是一种支持。按照规定,凡列入示范区名单的,将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先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这些支持实实在在,充满诱惑。当然,示范创建也是一种责任。按照示范创建要求,要适应大众化旅游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多样化旅游发展要求,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中高端旅游产品体系;要加强旅游环境秩序建设,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要加快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执法机制改革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和执法模式。应该看到,这既是示范创建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努力方向。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启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分析,张家界的旅游发展确实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产品质量、要素配置、产品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全要素生产率这四个问题,总结成绩,找出不足,从而实现有效供给、满足需求。全域旅游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抓好了全域旅游,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极其深远。张家界的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必须站在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未来和历史负责的高度,精心谋划,抓出成效。
(二)全域旅游的理念设计
1.“世界公园”是张家界示范创建的最高目标
瑞士,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多万,作为欧洲的一个多山多湖的小国,却是“世界公园”。国际上,没有人为“世界公园”出台一个评价标准,但瑞士就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的“世界公园”。到过瑞士,或者研究过瑞士的人发现,凭借阿尔卑斯山的若干雪峰和湖泊,凭借珍珠般点缀的若干城镇和古堡,凭借连绵不断的森林、草地和鲜花,凭借手表、奶酪、巧克力和金融的自由度,凭借公共服务的系统性和舒适性,瑞士人把一个国家打造得精巧别致、富裕安康,建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公园”。因为是永久中立国,国土免遭了战火的蹂躏摧残,历经多年智慧和财富的沉淀,成就了今日的瑞士。基于全域旅游的制度性支撑,基于瑞士的现实样本,也基于张家界自有的特质,张家界完全可以在示范创建的过程中,为“升级版”的张家界确定建设“世界公园”的奋斗目标。瑞士人打造“世界公园”花了几百年时间,张家界人是否可以实施“非对称性赶超”,花几十年建成“世界公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只要大环境有利,全市人民上下戮力同心,在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张家界必将是一个闪耀在东方的“世界公园”。
2.基于“景区旅游”的理念修正
在过去的几十年,景区旅游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全域旅游的光芒照耀下,它的种种弊端和不适应便不断凸显。景区旅游实施的,是单一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管理,是门票经济,是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导游管理,是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发展方式,是粗放低效经营,是旅游企业单打独享,是景区景点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和社会管理,是企业或部门独自应对游客与国际交流合作。实施景区旅游发展方式己不可持续,我们要高举全域旅游的旗帜,努力做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对导游实施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实施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发展精细高效旅游,实现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全域旅游依法治理,实现党政统筹的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景区旅游理念要逐步摒弃,全域旅游理念要逐步树立。
3.全域旅游的全景式理念渗透
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是一场理念革命。对于这场革命的难度,不可等闲视之。要开展全景式理念渗透,必须要经历三种革命。一种是思想革命。旧有的思维己成惯性,要形成新的记忆并形成新的惯性,必须进行思想灌输。一种是利益革命。景区旅游因其“民团式”的封闭管理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现在要求共建共享,不仅要进行思想灌输,而且要有利益调整的制度保障。另一种是职能革命。各职能部门依据各种法律法规,自上至下履行着相同或相似的职能,现在发展全域旅游,必然对其履行职能设置“旅游+”的前提,其中有多少不适应,无法评估。全域旅游理念的渗透,涉及到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市域所有公民,但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景区旅游的经营者和从业者,以及对旅游业陌生的社会人群。今后一个时期,要将转变理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想尽千方百计,达到家喻户晓。
(二)全域旅游的统筹原则
1.资源差异,城乡统筹
资源是有差异的,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世界的可旅游性。张家界的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品质优良,但还有挖掘的空间。张家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公共服务资源,虽经追赶缩短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但依然显得落后,还需要大幅提升。发展全域旅游,在保持资源差异性的前提下,要促成资源的良性转换。城乡统筹,就是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实行城乡一体化,达到美丽资源无缝对接,促进城乡优势互补。资源差异是城乡统筹的前提,城乡统筹是资源提质的可能。
2.风格差异,品质统筹
在全域旅游的概念中,区域内的一切自然物、一切建构筑物、一切人群都是旅游感受的对象。而旅游的本质是在求异中获得美感,所以,每一处山峦,每一处河流,每一座溶洞,每一片森林,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山寨,都应保持其风格上的独特性。天门山不同于武陵源,茅岩河不同于溇水河,九天洞不同于黄龙洞,《天门狐仙》不同于《魅力湘西》,都是由风格的差异性决定的。但是,风格的差异性应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品质,所以要实行品质统筹。品质统筹有三层含义:一是品质的高度。就是站在建成“世界公园”的高度把握品质要求,一切以国际眼光衡量各类风格的构成。二是品质的宽度。就是立足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衡量各类风格的构成。三是品质的厚度。就是把握大的发展纵深和小的细节打磨。风格差异是前提和目标,品质统筹是方向和手段,要在实践中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
3.产品差异,产业统筹
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包含景区景点、交通信息、旅行服务、宾馆客栈、旅游装备、旅游商品乃至旅游地产等等。要强调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绝不能一哄而上、简单复制。要确保产品差异,就要加强产业统筹。产业统筹,要做好“旅游+”的工作,做好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统筹工作,做好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做好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工作。没有产品差异,产业统筹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统筹,产品差异无法落到实处。要在产业统筹的前提下,实现产品差异的最大发展。
2
全域旅游的实践跨越(一)全域旅游的宏观架构
1.“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构建新蓝图
在张家界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皆景。要出台一份张家界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指导全域旅游有层次、有步骤地实现赶超式发展。借助既有的核心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主骨架十分必要。总体来说,主骨架就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三星拱月,全域旅游”。“三星拱月”,是比较成熟的概念,就是东线、南线、西线拱卫武陵源核心景区。武陵源核心景区三千奇峰、八百秀水,足以惊世骇俗,它的独特性无与伦比;它也是张家界市之所以存在的根本。之所以为“月”,勿需赘言。“三星拱月”,就是要做亮东线、南线、西线各景区景点,更好地衬托武陵源核心景区;同时,让武陵源核心景区不断提质,充分发展,带动和引领周边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在突出“三星拱月”的前提下,实现全区域的旅游发展。可以具体细化为“三环两翼”,将全市旅游资源整合为三个层次和两个补充。第一环,就是泛武陵源、泛天门山及其之间的链接,包括武陵源核心景区、宝峰湖、黄龙洞、天门山、土家风情园、老院子、普光禅寺、老道湾、魅力湘西、天门狐仙等,是旅游核心区。这个区域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具有全域旅游核心承载和引领作用。第二环,就是东线景区、南线景区、西线景区及三个中心城市的连接,包括大峡谷、江垭温泉、江垭水库、万福温泉、五雷山、阳和冰雪世界、溪口九渡仙岛、红岩岭、崇山、七星山、堡子界林场、四都坪庙岗、红河谷、古城堡、飞潭瀑布、马头溪民居、石堰坪、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九天洞、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苦竹寨、渔潭平湖、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温塘温泉、茅岩河漂流、玉皇洞、刘明灯墓群等等,是旅游发展区。这个区域旅游资源良好,旅游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区域广阔,是全域旅游的最大承载空间。第三环,就是市域的其他地区,是旅游保障区。这些区域幅员辽阔,生态良好,民风淳朴,潜能巨大,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储备区和功能保障区。两翼,就是从旅游核心区向五道水、天平山所作的左翼连接线,向广福桥四十八寨、星德山所作的右翼连接线。两翼的功能,是增加全域旅游的纵深,丰富全域旅游的内涵,更好地带动精准扶贫。
2.资源挖潜,品质补强,创造新奇迹
奇迹是人创造的。生活在张家界这片土地上,完全可以编织梦想,实现梦想。这里重点推出可以创造的三大奇迹。
第一个奇迹:蓝色仙女湖。市城区以南4公里的仙人溪,又叫仙女溪,是位于崇山、天门山、七星山、熊壁岩这些苍茫大山之间的环境独立的峡谷,峡谷纵深6.8公里,支流有姑娘溪、虾米溪、天门溪等,最著名最神奇的景点有后天门、沙帽山、鸡公岩、脚印岩和七星山麓。试想,如果在笔架山建一座高程为米左右的大坝,就可以形成一个近公顷的水面,这便是仙女湖。因为生态和矿物质的因素,湖水一定和天空一样湛蓝,故名蓝色仙女湖。在蓝色仙女湖的沟沟汊汊,可以建上几个土家山寨,或是高端休闲度假山庄;在湖尾的天门溪,建设一座仙女街,仙女街是一个旅游风情镇的总称,应该可以容纳数千人。可以规划若干民族建筑,或沿湖而行,或倚山而上,除了主街,还有若干巷道,或展示民俗风情,或旅游休闲度假。这里有演艺场所,有通天索道,有荡涤心灵的寺庙晚钟。仙女街要突出仙女主题,关于仙女溪的传说可以现实再现。环湖建设旅游公路、游道、栈道和吊桥,建设若干观景台。建设一条从市技校至仙女湖码头横贯市区南部的东西大通道,或叫“仙女湖大道”。在仙女湖码头,可以设计一片高端旅游地产。从仙女湖码头出发的各式游船,徜徉在这奇特的湖光山色之间,莫不心灵震撼、流连忘返。蓝色仙女湖是市城区的一部分,其区位优势和品质优势,不亚于莱芒湖之于日内瓦,对于提升市城区的综合品质意义重大。就其资源秉赋而言,如果谋划得当,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新5A。蓝色仙女湖的问世,必将对张家界的旅游品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第二个奇迹:七星山云顶乐园。七星山位于市城区以南,位于天门山、崇山、熊壁岩的中心地带,山下就是未来的蓝色仙女湖。七星山平均海拔在米以上,相对高差在米左右,气势雄伟、山形巍峨,是欣赏山景水景的绝好去处。山顶上有一个行政村,面积甚广,但因四面绝壁,生活不便,山民陆续迁移下山,住户所剩不多。如果在山顶建一个云顶乐园,应该会产生震撼效果。云顶乐园应有五个板块:快乐人生、时光隧道、挑战自我、度假山庄和云顶快车。快乐人生,就是类似于“迪斯尼”的游乐场,但需要注入张家界元素。时光隧道,就是运用实物现场或现代科技的手段,让人们体验人类远古的生产生活,感受未来的科幻世界。挑战自我,就是利用山顶自然条件,开发利用悬崖、森林、草坡和风力,进行探险、体验、健身活动。度假山庄,就是利用山顶田园,建设一批分散式的、小体量的特色建筑,供人们休闲度假,体验一段难忘的山顶时光。云顶快车,就是借鉴瑞士卢塞恩皮拉图斯山会爬山的旅游火车。这种火车运用齿轮铁路技术,最大坡度可达48度。从蓝色仙女湖码头附近出发,沿着七星山麓依山而上,最后抵达七星山顶,这趟特殊旅程,可叫“云顶快车”。与之相呼应,在蓝色仙女湖崇山一侧,也可开行“蓝色快车”。为了加大运力,在大坪一侧,可建设七星山索道。经此布局,云顶乐园与蓝色仙女湖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与己蜚声中外的天门山,构成城南旅游的“三剑侠”。
第三个奇迹:《九天歌谣》大剧场。桑植峰峦溪介于九天洞与苦竹寨之间,是西线旅游的重要节点,借助石英砂岩地貌,在其溪谷打造一台大戏,名叫《九天歌谣》。之所以命名《九天歌谣》,一是因桑植有著名景点九天洞;二是因张家界全境有天门山、天子山、天罗山、天泉山、天平山、天星山、天竺山、天台山、天马山这九大以“天”字命名的奇山,反映了张家界人民对“天”的膜拜,以及这些“天”给张家界人民带来的无限福音;三是“九天”比喻非常的高度,《九天歌谣》必是天籁之音。《九天歌谣》不仅是对桑植多彩歌谣的整合,更是对全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整合。张家界有打造《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的经验,只要有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运作班子,以桑植民歌为主体,设计一种独特的演绎方式,这台大戏必将闪亮登场,闻名于世。
这些项目,之所以说是奇迹,是因为它们具有品质的独特性和优异性。除此之外,资源挖潜,品质补强,还可以打造诸如五道水森林河谷、天平山森林之浴、堡子界林海山庄、大庸卫古城、九溪卫古城、马头溪“时刻歌舞的村寨”、远方的四十八寨等新项目,让全域旅游产品具有非常的丰富性和非常的可感受性。
3.旅游引领,百川归海,进入新境界
全域旅游,必然突出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秩序和旅游体制,概念己趋于泛化,旅游者在域内接受到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旅游的属性。要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让各行各业与旅游精准对接,做到深度整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比如,旅游+新型城镇化,借鉴瑞士因特拉肯和法国夏慕尼,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以及工业旅游;旅游+农业现代化,提升种养加品质,为旅游市场提供高品质农产品,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旅游+信息化,将旅游培育为信息化的最活跃的前沿产品,用信息武装旅游;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精进旅游生态化,实现生态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搞建筑的,不仅让每一栋建筑具有可居住性,而且具有可观赏性;搞水利的,不仅让每一段河堤具有可抗洪性,而且具有可旅游性;搞林业的,不仅让每一片树木的砍伐与栽植具有可实用性,而且要具有可审美性;搞农业的,不仅让每一亩土地长出庄稼,而且要在如画的乡土收获高品质的农作物。这样,就需要各行各业的思维作一些调整,在依法依规履职的同时,还能考虑旅游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美的创造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百川归海,进入一个由新理念主导的新境界。
(二)全域旅游的细节推敲
1.中心城镇的核心引领
从功能定位来看,中心城市是指市城区、武陵源城区、慈利县城和桑植县城;中心乡镇是指天门山镇、茅岩河镇、教字垭镇、沅古坪镇、中湖乡、江垭镇、三官寺乡、阳和乡、利福塔镇、洪家关乡和瑞塔铺镇。这些中心城镇的共同问题,是基础设施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和旅游意识缺乏。去年,我写了《景区城市建设的可能选择》一文,专门针对市城区城市建设的旅游属性进行了一番调查分析,提出了“八大工程建设”的建议。建议突出城市核心建设、特色街区建设、城市小品建设、生态系统建设、郊野公园建设、矿山环境整治、旅游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产业发展,这些都是全域旅游题中应有之义。现在,我还是建议要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发挥其在全域旅游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市城区在发展且住岗片区和沙堤片区的同时,要南拓北扩。市城区建设在澧水河谷上,目前己成带状城市,而全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南北两端,所以要南拓北扩。向南,要实现城区与天门山、仙人溪、七星山无缝对接,直至天门山镇。向北,要实现城区与武陵源区无缝对接,直到新桥镇老木峪。在双峡入口,建立“天门山”山门;在两岔,建立“武陵源”山门。利用山门标志,进行季节性交通控制。旅游繁忙时节,山门之内,只有本地车辆和环保客运车辆服务于旅游。南拓北扩需要规划修编,需要路网先行,需要打通几条关键隧道,如鼎泰路向南延伸的渡船坡隧道,凤湾大桥到张联公路的青龙山隧道、阳湖坪向北连接新桥的洞湾隧道。南拓北扩,不仅是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更是把市城区直接拉到了天门山与武陵源两大绝景的夹峙之中,城市与奇山交相辉映,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其他城镇基于市城区的示范引领,积极跟进;全域基于中心城镇的示范引领,也不甘落伍。这样,全域城镇建设就会凸显旅游属性,各显特色。
2.线路设计的节奏控制
在张家界的全域旅游,可供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舶、环保客运车辆、公共交通、爬山火车、旅游列车、城市轻轨、高山缆车和自驾车辆。按照“三星拱月,全域旅游”的架构,以及“全域旅游”的“三环两翼”的具体划分,一环之内是旅游核心区,主要使用环保客运车辆、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在局部可以使用船舶、爬山火车和高山缆车。在二环线上,主要是开行旅游列车和环保客运车辆,用旅游铁路和旅游公路将东线、南线、西线和几个中心城镇串连,局部使用船舶和自驾车辆。在三环及两翼区域,主要是自驾旅游,靠旅游公路与中心城镇连接。众星拱月,要求域内各景区景点能与核心景区有便捷的交通。在线路的串连上,要注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搭配、A级景观与其他景观的搭配、城镇景观与村庄景观的搭配、室内(洞内)景观与室外(洞外)景观的搭配、山岳景观与河湖景观的搭配、现代景观与古典(原生态)景观的搭配、观光景观与体验景观的搭配。线路的设计,既要符合人类的审美心理,也要符合现场交通组织的便捷,其节奏不是可以随意处置的。
3.交通沿线的环境构造
在一环的全域,在二环和两翼的旅游交通沿线,在传统意义的景区景点的过渡地带,要按照生态美学、建构美学、行为美学的原理,精心构造周边环境。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说,大片开阔的熟地适宜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第一道可视山脊线以内的山坡、沟谷适宜发展森林和草地;村庄周围及临路地带适宜发展草地、鲜花和水面;要让山上的森林、山腰的草地和山下的鲜花、水面与农作物连绵成片,错落有致。从建构美学角度来说,房屋、桥梁、河堤、护坡、道路、篱笆,以及各种旅游标志标识,要做工精致、别具一格,不仅实用,而且极具美感;要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宁缺勿滥;要充分吸取民族传统的精髓,让每一处建构筑物都成为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要将建构筑物规范有序地点缀在美好的生态之中,让建构美学与生态美学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从行为美学的角度来说,居民的文明程度、劳动与生活的自然演绎程度、文化内涵的展示程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是具体的考量指标。这场庞大的环境构造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引导和适当投入,而且需要农村居民彻底转变观念,从传统农业习惯中走出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利用身边的草地、鲜花和森林,比以前生活得更加美好滋润。
(三)全域旅游的产业支撑
1.旅游服务的国际化
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和信息化,是旅游服务国际化的几个特征。旅游宾馆的发展走向两极,一极是高端酒店群,一极是最接地气的特色客栈。旅游交通追求快捷和随意,快捷的是飞机、高铁,随意的是自驾、自助。旅行社和导游分崩离析,捆绑式的合同关系不复存在,旅行社大幅精简人员,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导游被动接单逐步减少,导游与游客直接互动大量增加。旅游促销从走南闯北的现场吆喝,转为网络热销,一键连通世界,小小的“五号山谷”客栈竟然有四分之一的客人来自欧美。这就是面向世界的旅游服务业。旅游服务更需要精细,更需要与人的需求无缝对接。当然,最需要攻坚的,是域内货币汇兑业务,是游客与景区、导游之间通过信息平台自然派对业务,是遍布城乡的厕所革命。
2.旅游装备的人文化
张家界要做旅游单体装备的研发、生产龙头。受世界单兵装备的启发,从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可以研发出两类旅游单体装备,一类面向独立的户外活动人群,一类面向团队活动人群。旅游单体装备要突出耐用、便捷、智慧的特征,体现充分的人文关怀。旅游服装、旅游工具、旅游套餐是三个必备的组团,信息化是它们的灵魂。不论是团队客,还是独行客,凭借旅游单体装备,都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都能轻松搞定各类票务,都能获取各类景区景点应有的知识和快乐,都能做到遇到险境而实现自救。这个市场足够庞大,谁抢得先机,谁就切走蛋糕。
3.旅游商品的独特化
如果说,瑞士的手表是因为有太多的科技含量,那么,瑞士的奶酪和巧克力又是因为什么?是科技的力量,但又不全是。我看到的,更是瑞士人立足本土资源历经数百年而痴心不改的那份坚持。应该好好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鏂规硶鏃╂湡鐧界櫆椋庤鎬庝箞娌荤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qh/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