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当地时间8月28日上午10时,“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活动在巴黎布隆尼亚宫正式开幕。美味的湘菜、精美的湘瓷和湘绣、精彩的湘书……
有着“世界第一溜子王”美称的张家界民间乐团,表演土家器乐合奏《欢乐的毕兹卡》。这支乐团由张家界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3岁老人金德安领衔,他曾将“土家族溜子”打到了英国等欧洲7国,深受外国友人喜爱。
张家界打溜子非遗文化传承人73岁老人金德安
打溜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号称“土家族的交响乐”。今天的打溜子表演还融合了吹树叶、咚咚喹、摆手歌等十多种土家族艺术形式,演员们曾受邀与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合作演出。
打溜子
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增配一只唢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在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打溜子独特的组合、精湛的演奏技艺自成体系。年6月,土家族打溜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起源打溜子这一土家族独具风格的打击乐,源远流长。从现今“月蚀”时,保留在土家族人敲盆击鼓、驱逐所谓“吞月”之“天狗”的古俗来看,打溜子可能源于原始渔猎时代。当人们猎获了动物,为庆兴,大家敲起渔猎的工具和锅、碗、盆、罐、瓢、钵等“家伙”,故至今,土家族还称打溜子为“打家伙”。进入铜铁器时代,大约才换成了铜铁“家伙”。锣、钹这些乐器的使用,显然是很晚的。从打的曲牌全无曲谱,只是以摸拟自然来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看出其原始古朴性。
别名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家伙”、“抽溜子”、“打十盘鼓”、“打家业”、“打点子”、“打路牌子”等。
分布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c/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