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成都主城区人口占比下降,大部分土著还认为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21/8/22
白癫疯游泳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813750.html
第期分享

作者

周勉伍

今天(21.5.27)成都市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了。先来看看人口数

由表可知,主城五区人口占比从10年的31.27%,下降到了27.28%。

除成华区占比提升0.39%外,其他主城四区全部下降。

就全成都所有区域来看,三圈层(包含青白江、新津)人口占比全部下降。

二圈层人口占比全部上升。天府新区和高新区同样上升。

占比提升最大的是双流(+2.38%)和高新区(+2.35%),跌幅最大的是金牛区(-1.9%)。

在和我的同学们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持有三环永远是三环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也好理解,小时候会觉得三环外是超远的地方。

三环内土著买房也是优先考虑从小生活地方的附近,熟悉是一种替代不了的安心。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大多数土著其实是都没有理由去高新区。

为什么二圈层人口占比全部上升,主城区几乎全部下降呢?

我认为这是市场在用脚投票,新来的年轻人相比市区的老小区,更愿意接受二圈层更新的大房子。

并且也存在的一批主城往高新迁移的流量(市政府搬迁、国企、银行搬迁、高新区新增的民营企业。)

高新区这十年,常住人口从55.34万人,增加到了.75万人,涨幅达到%。这就是时代的脉搏。

再来看看人口年龄构成

我们还可以看到高新区拥有最高的15-59岁人口比例,高达75%,和最低的60岁以上占比(12.05%)。

说高新区是成都活力最强的区域是非常有数据支撑的。

外地人同样很喜欢的锦江区、青羊区是一二圈层中(不含东部新区)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

比较有意思的是,拥有华西的武侯区反而是主城五区中老龄化最低的区域,也侧面反映出成都老人主流看小病不去华西(也和去华西看病花的时间太长了有关。)

接着看看平均受教育年限

高新区同样也是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区域,可以说高新区的发展后劲非常足,5年内都会是成都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最后再来看看性别比

可以看到主城五区常住人口全部男少女多。

在互联网上我看到了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万这个说法宣传度还比较广,基本达到社会共识,会有万男性打光棍。

基于这个数据,导致部分女性对婚恋市场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认为对象非常好找。

持有这个观点的女性占比究竟多少我不好判断,但就我体验来看,成都、上海长相中等偏上的女性有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这部分女性成长过程(从初中到大学)中普遍容易遇到10个以上同龄男性献殷勤或者表白,再加上媒体宣传的万光棍,她们非常容易觉得自己的挑选余地非常大。

但是,其实在成都、上海等城市,婚恋市场其实是男方市场,这点还未形成社会普遍认知,尤其现在25岁以下女性对此几乎没概念。

大家可以观察或者询问一下身边人或长辈,27岁以上未婚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究竟是多少?

成都某组织办得相亲性质的线下活动,该组织并不是专门搞这个的。报名了余人,其中男性余人,女性余人。

这个比例接近我从7个不同30岁左右的人他们身边未婚男女比例。

“成都优质男很少。”

有这种观点的年薪20万+,相貌不错的女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如果她们有心观察的话,她们心中认为不错的男性基本都已婚或有女朋友的。我给未婚女性提三个建议,目的是为了社会信息不对称降低,让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也让未婚女性少吃些亏,更合适的找到对象。)

先去问年纪大点的居住在成都的长辈或同事,问TA们身边认识的27岁以上未婚男女比例,尽可能多问不同的人。先探寻是不是未婚女多于未婚男?

意识到或许竞争还挺激烈的,探究自己究竟打不打算结婚?仔细思考婚姻意味着什么?

如果有类似想法,建议摒弃“相亲是男人一个追我的机会。”“他追我一点诚意都没有,还是算了”“女生凭什么要主动一点?”等想法。

未婚女性择偶策略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篇推文就不详细论述了。我提建议的初心是消除一部分未婚女性的信息不对称,尽可能的解决她们实际遇到的问题。(找到条件相当或更好的配偶)

如果有人看了导致了不舒服,那是我表达能力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有任何想交流的,欢迎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s/10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