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这样传统的土家文化,或许就要在张家界消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18-9-20

又是一年元宵节快到了,今年72岁的张家界永定区尹家溪镇的老木匠邹启仲还想参加元宵灯会舞狮表演,并且还要带着他的徒弟们。元宵灯会是张家界民间节会中最为热闹的一个。清早出门、深夜回家,从17岁开始,邹启仲就很少在家里过元宵节了。

正月初八恢复训练。

早上,邹启仲唤来妻子,帮忙扣上演出服上的老式布扣。年,邹启仲做木工时右手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全部切断,落下残疾。出于热爱,邹启仲挑起了当地邹氏龙狮武术文化传承的重担。

由邹启仲“掌舵”的邹氏龙狮武术文化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由当地一余姓道人所传。后经发扬传承,逐步具有了拳术、器械、龙狮和锣鼓吹打伴奏等分类。邹启仲能力全面,年轻时侧重修习龙狮表演,尤其是舞狮的飞纵类绝技出类拔萃,颇有难度的“切角”、“飞桌”等表演从来就不在话下,他说这都得益于邹家人人从小习武的传统和祖祖辈辈的坚持。

从去年腊月间开始,邹启仲就开始着手准备元宵灯会的表演。他每天领着徒弟到空旷的田地里练习舞狮,一是爬田过坎可以锻炼体能,二是田地里没有什么能让徒弟分心的事物,方便孩子们专心练习。

恢复训练当天,徒弟庹年萌一套“弯弓钓鱼”练下来已经气喘吁吁,刚过完年再来舞狮,体力明显跟不上。为了激励徒弟把狮子灯舞好,邹启仲讲起了他年轻时舞狮的经历:过去张家界舞狮讲究“武性”,即是两盘狮子灯“斗舞”,具有竞技性。邹启仲说,同样一套动作,完成最好的一方算才胜出,这跟舞狮人的身体素质、协作能力以及技法上的修为联系紧密。

当天,邹启仲像往年一样在家举行了一个小仪式,仪式很简单,就是夫妻俩把将近20年的一个旧狮头“请”出来,擦擦狮头上的灰尘,打理打理“狮身”上的旧毛皮。意为“推陈(尘)出新”,为今年的演出讨个好彩头。

邹启仲说,这个旧狮头具有张家界永定区地方民俗特色,叫“土家地狮子”,属于北狮分类,在选材、制作上和常见的彩狮、南狮有很大差别,譬如,狮头造型的地方化特征强烈、“狮子”背上使用狗熊毛皮覆盖……年前后,狮头舞坏了、毛皮严重掉毛,由于张家界能制作这种狮头的匠人多年前就已经过世,制作工艺没有传承下来,坏掉的狮头只能珍藏起来,地狮子也只能换成了今天的彩狮。

彩狮舞了近20年,邹启仲四下奔走,攒到两身新的狗熊毛皮,却再没能寻访到可以制作地狮子狮头的匠人。在这期间,擅长泼水龙灯的邹启仲还成了张家界市级非遗项目“泼水龙灯”的传承人,也教出了张家界女子泼水龙灯队等几支当地小有名气的队伍。

为了不让邹氏龙狮武术文化失传,邹启仲去年7月办起了培训班,希望能在孩子们中间找出一个最好的传人。

然而在孩子们心里,“喜爱”与“传承”之间并不划等号。

“两黄不相接”。邹启仲去年新收的新徒弟中,庹年萌等四人都是14岁,懵懂的孩子们都喜爱舞狮表演,虽然师傅常常在他们面前念叨:“早先,永定区有7盘狮子……”,虽然他们也见过一些外国人跟着师傅学龙灯狮子灯,但他们跟许多离开了的师兄们一样,从没有想到要接过师傅手中的狮头,要像师傅一样守着这门技艺终老。

PS:小爱的心里话

听见邹老认真说着他的担忧,小爱心里有些难过。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小爱深深明白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多得的瑰宝,面对这份瑰宝传承即将面临的断层,我们该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所以,在这里小爱也想替邹老呼吁一下,如果你有合适的继承人推荐,或者能够帮助邹老联系制作地狮子的老匠人,请联系他:邹启仲

我们将万分感谢您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记者/唐云鹏胡恺朱建文

编辑/胡恺

责编/李菡

编审/杨万锦陈敏

张家界市广播电视台

唯一







































有治好白癜风的吗
谁看好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s/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