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湖南的中心在哪里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20/10/17

(⊙_⊙)

长沙自湖广分省以来长期作为湖南省会,不知不觉间已成了这个省份的代表。

但其实,放眼百年前的历史,长沙还尚未获得如此超绝的地位。特殊时局下,很多湖湘城市都拥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湖南的经济重心在不断转移,每一次变化都和其时代背景下的地理优势有关,也折射了湖南人因地制宜交通世界的智慧勇气。

天下第一壮县

长江和洞庭湖的存在,让湖南与北方行政中心的联络并不方便,在曾经的北方行政中心看来,湖南一直是一个相当陌生而边缘化的概念。

湖南又多山,其特点类似隔壁的江西。北方人即使进入湖南,也多停留在洞庭湖一带,继续向南、向东、向西的探索都都不多。同样的原因,让湖南这些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也不多,无论是西进入黔、南下入岭南还是向东与江西交流,都颇为不便。连南越王赵佗曾评价此地“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亦称王”。

长江沿岸省份往往都有一条长江支流作为其主干

而南岸的江西湖南两省则是支流+大湖

大湖使得腹地距离长江干流较远

加上群山环抱,往往交通闭塞

但交流的通道也是有一些的,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只有广州一口对外时,湖南湘江流域的也在这条内陆交通线上。其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湘潭。

同理,江西也在这条贸线中深受其益

直到海运的出现取而代之

(湖南又赶上了之后的火车时代,江西则略晚)

湘潭是湘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湘江穿城市而过,在湘潭拐了个弯径直向北注入长江。而在湘潭的湘江江面上,还有一处江心洲杨梅州。这都是形成内河良港的有利条件,让湘潭拥有了接入中国南方水运贸易的基础条件。

湘潭-长沙-岳阳-入长江

在农业经济时代,湘潭的主要任务是向广东输出湖南特产的稻米,并承接来自广东城市的轻工业品,已经相当繁华。而到了广州一口通商的年代,湘潭成为了广东进口洋货进入内陆的中转站,从杨梅州到小东门的商船络绎不绝,绵延二十余里。王闿运评价当时的湘潭是“天下第一壮县”,绝非言过其实。

湘潭湘江上的江心洲——杨梅州

(图像来自Googlemap,DigitalGlobe)

即使后来五口通商,贸易线转向长江黄金水道,湘潭仍然家底厚实。湖南早期的民族工商业,也正是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诞生的:湖南第一家化学制造公司、第一家汽轮机械厂、第一家工矿企业,乃至省矿务总局,都诞生在湘潭。

湘潭鹤岭的锰矿也是颇为著名

号称中国锰都

现在建了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

(图像来自Googlemap,DigitalGlobe)

而此后爆发的一战,更是给了提前布局矿业的湘潭以发展的机会。湖南本就是稀土金属储量大省,伴随着外国的战争需求,湘潭的工矿企业数量大增,国民政府还将湘黔铁路与粤汉铁路的交叉点选在了湘潭下辖的株洲。这确保了湘西山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在日后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稳固内部的作用;而从微观上看,铁路的交叉最终促成了株洲的崛起。

株洲也因此成为中国南方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

(建国方略上是不是早就安排好了?)

(建国方略图,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农业、商贸、工业方面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湘潭,一度是湖南的财富中枢,文教事业也在湘系领导人的榜样下快速展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湘潭下辖的小小韶山冲才能诞生拥有先进理念,并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将梦想付诸实现的一代伟人。因此若要说起湖南的近代化发动机,同时也是近代早期湖南的经济重心,必非湘潭莫属。

韶山毛泽东故居

(图片来自wikipedia)

岳阳长沙尝鲜

那个时代,另一座值得注意的城市是岳阳。

岳阳的核心地位,得益于其洞庭湖口的地理位置。扼守洞庭,对岳阳意味着两大优势:其一,是洞庭湖周边便捷的灌溉带来的强大农业生产能力;其二是在五口通商时代获得长江黄金水道与南方珠江流域连接处的控制权。

长沙是腹地的中心,而岳阳是打开腹地的钥匙

(图像来自Googlemap,DigitalGlobe)

在鸦片战争之前,从广州出口外国的中国货物主要是棉花和茶叶这样的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是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的主要轻工业原料,各国竞相为了更好的棉花供给付出高价,并试图将亚热带农业区划入其棉花经济版图。

因棉花而富的只是少数人

原料产地的过剩最终会导致贫穷

今天的印度有摆脱这个命运么?

(在印度纺纱厂加工前手工净化棉花(年)

(图片来自wikipedia

CSIRO)

岳阳临湘被认为是当时最强的棉花产区,“每年出产约五千万斤”,受到了广东商人的青睐。而作为其配套内河港口的岳阳,也就被卷入了南方的全球化进程中,成为洞庭湖区最大的城市。

而在五口通商之后,岳阳的发展更为迅猛,被皇家批准成为中国第三个自主开埠通商的城市,很快就有1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的商行入驻,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记载,年岳阳海关进口的洋货总值还仅为7.89万两,两年后的年就已经达到了49.9万两,进出口贸易增长堪称神速,这是湖南地区的第二个新出现的经济中心。

由岳阳入长江,百舸争流

(图像来自Googlemap,DigitalGlobe)

此后才是长沙的时代。担任省会的长沙,自然也能分享到域内城市的近代化红利。

前已述及,19世纪末湖南矿产已经成为主要的出口和战备物资。为了加强对湖南矿产的管理,年陈宝箴到任湖南巡抚后,在长沙开办了湖南矿务总局,总办官矿机构。官办矿业机构刺激了长沙民间的工业投资热潮,私营的湘裕炼矿公司、和丰火柴公司、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相继投产。

不过由于长沙在当时的工商业底子比较薄,在和湘潭的工商业竞争中并不占什么优势,其真正变革性其实体现在市政服务和行政文化的转变上。这些领域的一波现代化改革,让长沙迅速从单纯的军政中心,变成了湖南的文化中心,为湖南其他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良好的榜样。

毛泽东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图片来自wikimedia

Siyuwj)

可能很多长沙人都不知道,长沙是中国第三座拥有现代市政府的城市,紧随北京和广州之后。为了便利民众生活,长沙市政府拆除了城墙,改为环城电灯马路,也就是现在的长沙一环。而服务于市政的现代邮局、警局、消防局、图书馆也迅速落成。

湖南国货陈列馆

(图片来自wikimedia

Dengko)

长沙市民也热衷于参与这场文化变革,在湖南咨议局(晚清地方议会)里,长沙议员的数量占到了1/3,为全省最多。长沙市民都希望能在湖南的现代化进程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谭延闿、曾熙,湖南咨议局的两位重要人物

(虽然老家都不是湖南,但文化水平也都杠杠的)

(图片来自wikimedia)

值得一提的还有闻名全国的长沙岳麓书院。这家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年间,历经千年风雨,为湖南输送了大量人才。而在这一波现代化浪潮中,古书院也跟上了长沙人的脚步,在光绪年间被改造为了新式的湖南高等学堂。千年学魂,滋养着湖湘士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湖南现代化成果的守护者。

岳麓书院

(图片来自wikimedia

Zhangzhugang)

在中国近代化由上而下的艰难变革中,长沙的近代化却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在湖南这个封闭的内陆省份,做到这一切非常不容易,但拥有了民众基础的变革,才能稳固而长久,帮助长沙最终一锤定音成为了全省近现代史上的绝对核心。

湖湘大地多奇峻

相信你也注意到了,湖南的中心转移主要发生在中东部。这和湘江的存在有关,这是湖南与岭南、长江黄金水道连通的唯一渠道,其沿岸城市经济文化底蕴更深厚,接受新鲜事物也更快。

湖南的中心基本是围绕洞庭湖变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山区连绵的湘西、湘南就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了。就以今天的网红景点湘西北的张家界为例,今人看到的只是这里险峻的奇峰,难行的栈道,可就在清代,这条路也仍然是湖南商人连通外界所使用的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张家界天子山

(图片来自wikimedia

cncs)

其实游客在今天的慈利县境内,仍然能找到一段大约50公里长的茶马古道纪念景区,其中有茶树王、客商驿馆等遗址,见证着湖南山区人民寻找与外界交流机会的历史。但这还只是湖南茶马古道小小的一部分。

最完整的张家界茶马古道,从今天的湖南益阳出发,穿过常德、张家界的重重山区,在湖北恩施中转,最终抵达重庆。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尤其是从慈利到恩施的一段,需要翻过层层叠叠的东西向山区,让湖南茶叶最终能和丝绸之路南线产生了联系。

通向重庆的路线有很多

确实每一条都不容易

三大湖南地标韶山、岳麓书院、张家界:

韶山是一代伟人故里,每年都有无数中国人怀着朝圣的心态访问当地。但除了浓烈的红色文化,韶山其实还肩负着展现百年前湘潭县天下第一豪情的重担。若非湘潭在百年前领跑湖南的财富创造力,也许连中国都会是另一幅光景。

岳麓书院则承载了长沙人的乡愁、湖南人的文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也将被内化为民族的,这是岳麓书院在湖南古代文脉传承和近代积极变革中为中国人上的最好一课。如果没有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文化界的努力,湖南也无法在时代大潮中革新自我,完成现代转型。

还有那张家界茶马古道代表的湖南丝路魂,无论山河如何阻拦,也挡不住湖南人走出去的雄心。年阿斯塔纳世博会,湖南贡献了一座中国张家界(阿斯塔纳)丝路驿站。次年,张家界又承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组织的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张家界)峰会,把丝路历史进一步放大。

如今,承载了这些文明遗迹所代表的湖南精神的湖南人,也在全力走出去,变得更强。

改革开放之初,湖南GDP在全国仅排名11,是个不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w/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