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资源 >> 正文 >> 正文

天山风骨大漠情托尔木大峡谷的神奇,刀郎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17-11-2

托尔木大峡谷的神奇,刀郎部落的演变,库车王府的兴衰,大馕地域特色的浓郁,为阿克苏增添了活力元素。

第十四天7月14日星期五阿克苏托尔木大峡谷

我们在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中,重点选择了托尔木大峡谷景区和阿瓦提县的刀郎部落文化景区。我在形成西疆游路书时,正好这两个项目被批复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单》。这意味着这两个景点将要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迎着雪山,车驶进温宿托尔木大峡谷服务中心。浙江金华援建了景区设施。一辆来自国外的橙色旅游车,正驶向景区。历时3个多小时,在服务中心导游小姑娘的带领下,我们游了二号沟、三号沟和四号沟。她姓富,长得富态,名副其实。

峡谷口,两颗胡杨树相距不远,在沙石中挺立着。“是整个旅游区唯一的两棵乔木,已有几百年历史。胡杨是一种奇特的植物,有3种形状的叶子。传说胡杨可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两棵胡杨就好像守护大峡谷的双雄,见证着大峡谷的沧桑。”景区将它们命名为“胡杨双雄”。

托木尔大峡谷是万年前内陆湖泊沉积的地层。全景区为岩盐喀斯特地貌和峡谷雅丹地貌为代表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从二号沟开始进入大峡谷。钻进一条石缝,在黑暗中看两边山体,看到的形象物是鼻子、嘴唇在寻找对位。山缝内外光线越是对比强烈,形象越是逼真。

站在泥流林看山体,细细看,就会觉得像泥流版画。“这里的山体富含泥岩,每次遇到雨,山顶都会有泥浆顺势流下,时日一久,就形成了眼前的美景。”

富导游指着一块石头说,这是万寿石,摸摸石头,就会健康长寿(咋不说万寿无疆呢?)。我们每人都虔诚的摸摸;还集体照相,心想“万寿”时再看着照片回味。

红砂石景观,被风蚀水侵,变化无穷。以前对形象物的命名,如今有的面目不清;有的或许就消失了,或许变成了新的景观。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命名。爱说个啥,就是个啥。

过了安全岛后上山,经过“星空异石”:“它来自遥远的星球,在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星际之旅,来这里做了我们的贵客”。景区的简介富有诗意。一路景观造型各异。双塔争锋、千古壁画、千屋万塔、一线云天、星河飞瀑、巨轮飞渡、赤柱坡、雄鞭口、峡谷心门、赤砂墩等气势壮观。

再往上,到达去往烽火台的路口。这是二号沟和三号沟的分界。登上烽火台,极目四望,眼下是一片朱红色的岩石为“万山之城”。

沿着三号路下山,经过“古城残月”,在“风吹影”不到一点的地方,北向拐进崎岖弯曲的小路(四号沟),逐渐走出峡谷。老远,看见了我们的车。再走近,看见了李司导。

右二为富导游

右一为李司导

“生命之源”是大峡谷的镇谷之宝,惟妙惟肖的造型。看者肯定会被大自然神奇造物魔法,折服得五体投地。托尔木大峡谷具有美国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CanyonNationalPark)的神奇,有着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景区的色彩,有着湖南张家界的神工鬼斧。它的发现纯属偶然。传说,一位放羊还是放牛的牧人,由于丢失了牲畜,进山到处寻找。找到了这里,发现了这一神秘的峡谷。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风景为发现它的人存在,存在为欣赏它的人精彩。

第十五天7月15日星期六阿克苏—阿瓦提县刀郎部落(60KM)—阿拉尔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40KM)

“刀郎”一词的汉译,是“一群”、“成群而居”。“刀郎人”,也就是成群居住的人。他们可能是最后一支融入维吾尔族的人,接受伊斯兰教也是不远的事。如今他们的很多历史都淡漠漫散了,只留下一个名字:“刀郎人”。

“刀郎部落景区”在距离阿克苏60公里的阿瓦提县。

进入景区,走过烧烤区,走进展览厅,先接受知识教育:刀郎人长期生活在叶尔羌河中下游平原的胡杨林、戈壁荒漠中,以游牧和简单的种植为生。在闭塞的环境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后来,走出胡杨林,从事农耕,与维吾尔族人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刀郎人。既有维吾尔族的一般人文特征,又有独特的“刀郎”特征。这种特征最典型的是音乐舞蹈“刀郎木卡姆”:高昂苍劲的唱腔,刚劲有力的舞姿,配以音色富有戈壁荒原风韵的刀郎乐器,将“刀郎”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

刀郎人唱的都是一个情字:故土、爱情、思念、忧伤、生命与死亡。“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还是来把我烧烤?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

你那黑羔皮做的帽子/我戴行不行?/你那玫瑰似的嘴唇/我吻行不行?”

凭着一张导游图,我们游览。巴扎没有营业,竞技场正在修整。

WZL供稿

胡杨界景区里,有一对“生命之树”。雄树树干部分有凸出部分,雌树树身有凹进的部位。“古代刀郎人信仰萨满教,有崇尚树木和生_殖的习俗。部落居民每从这里经过,都会停下来在这两棵树前虔诚祈祷。”

园里有个秃鹫观赏区。胡杨观光塔高25米,登塔每人每次10元。上下均无人看守。准备了的钱也花不出去。

刀郎部落的猎户人家,从父系社会时代,已经展开狩猎活动。兽皮遮体取暖,兽骨制作器具,兽肉给族人充饥,兽血祭祀太阳和祖先。男人肩负重任,保护着部落的亲人们。

祖先祭坛如同日出东升的太阳,光照刀郎部落每一个人心中,充满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刀郎部落成员每逢七日(祭拜常用奇数)祭典祖先,举行仪式,供奉献上猎获的兽骨、瓜果、丝绸,愿祖先降临附体,预兆凶吉,消除一些灾难和痛苦,祈福平安。

刀郎部落胡杨村,可能是个当地居民的民居。我们没有进去。在门口的一户居民家,欣赏手艺人做木质碗。

在县城用午餐。推荐一下,手抓饭口味超棒。可以添加。价格稍稍贵点。游客吃手抓饭不用手抓,用筷子用调羹。

李司导在街上买了黄瓤西瓜,好吃。

在“塔南总干渠跨和田河配套工程”,车停路边。观赏桥下流淌着混浊的河水。一条渠道从河床下穿越,流动着清澈的渠水。李司导领我来到一块圆形石碑前。碑上镌刻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起点”。他们就是从这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呵呵,李司导是一位沙漠飙车的酷爱者。他的手机里珍藏着许多照片。推荐一下,喜欢沙漠穿越飙车的人找他(微号:沙陀~)

继续前进,到达阿拉尔市。“阿拉尔”是蒙古语“汇聚、交汇”之意。阿拉尔市别名有“塔里木”、“昆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双重直辖的县级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

市政府大楼对面广场上,矗立着年5月立的纪念碑。碑的顶端刻着“”;底部朱红色石碑上,鎏金大字书写王震将军的诗:“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一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塔里木河泛着光芒。桥上有深情:“塔里姑娘送朋友新选择”。朋友,有动心的吗?

我们今天的终端目标是去看看塔克拉玛干沙漠。李司导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他叫他的飙车朋友张文杰,开来车,在“沙漠之门”等着我们。张师傅将我们飙上70度的沙丘。相比在达瓦昆冲沙,那次是鼻子朝天上去,背负青天下来。现在是小肚子朝天上去,眼里晃动的是天空。刺激。我“肾虚”。下来的时候,不敢坐在副驾驶座,换到了后面。撅起pigu下来的,捏着一把汗,溜了一个羊肉pi(中午吃得太饱了)……。

“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山下面的大荒漠”。这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敢在这个沙漠里飙车的都是好汉,敢坐飙车的人也不简单,都像挺立在沙漠里的胡杨。

WZL供稿

第十六天7月16日星期日阿拉尔—库车王府(KM)

雨中前往库车……

连绵起伏的天山,源远流长的塔里木河孕育了西域龟兹古国,其中心就在现在的库车绿洲。历史上龟兹一名的汉译多有变化,如屈支、丘兹、屈茨、曲先等,清代定名库车。

下午5:00,在阳光灿烂中,拜访库车王府。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回部亲王”就是“维吾尔王”,统领着天山南部维吾尔族的大部。库车王府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公元年)。现在的王府修复于清朝古城遗址南隅。年春3月落成。府以奇华夏建筑之工巧,寓民族风格之荟萃,容民族之魂,扬库车之光。

王府清真寺始建于年,是王室家族做礼拜之地。毁于年。年修复。库车王府标志性建筑之一。

“馕”是食材,更是文化。“馕”一词源于波斯语。维吾尔族人烤馕的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多年,起初称为“艾买克”。

WZL供稿

在喀喇汗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马赫默德喀什尕里在其编写的《突厥语大辞典》中,记载了维吾尔族人制作馕的技巧,以及维吾尔族群众对馕的信仰等有关内容。

一直以来,馕在维吾尔族人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孩子出生两个时辰后就要进食第一道餐,那就是馕;三天后命名礼要备馕;四十天后洗礼要做四十个小馕分给四十个孩子,让这些孩子为新生命祝福;男孩子七岁以后割礼要送馕;婚礼中征婚时新郎新娘要吃沾了盐的馕;男方到女方家提请聘礼带5个馕;拜师学艺带5个馕;走亲访友要送馕;平时请客赴婚、奔丧等都要互送馕……。

在库车大馕城,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生意兴隆的景象,但站在“龟兹第一馕坑”前,足以让我们闻香识馕……

总编:史红

副总编:陈立民、胡建勇

责编:赵伟

编辑:何庆君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zy/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