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11月24日
距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还有30天!
在厉兵秣马的冲刺时刻
我们邀请了几位上大同学
分享他们的考研故事和经历
为同学们加油打气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1
★
杨若熙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认真努力与默默坚守,就是最好的运气
有人说,考研的过程就像是在一间完全漆黑的屋子里洗衣服,不到重获光明的那一天,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洗干净。回想起来我的考研历程,更像是走过了一条荆棘遍布又开满鲜花的路,经历一万次挫败,就会有第一万零一次的重整旗鼓,心态更是在“差太多了,我考不上了……”和“再努努力坚持住,或许可以呢!”之间反复转变。
我会在看到网络上复习进度很快的陌生同学时,感到焦虑惶恐;也会回首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踏实的脚步,坚信希望不会落空。我会在深夜寂静的宿舍中,蜷缩在被子里,计算着考研倒计时,辗转难眠;也会在每一个太阳照常升起的清晨,满载活力,重新出发,以获心安。我会因为模考时一个个不理想的分数,沮丧、迷惘,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也会在家人、老师和朋友的一次次鼓励中,变得更加自信、坚强,相信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光。
我觉得考研这条道路上没有所谓的被考神眷顾的幸运儿,认真努力与默默坚守,就是最好的运气。
“
研途,一条荆棘遍布又开满鲜花的路
”
2
★
牛俊桀
生命科学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黎明之前最黑暗,努力拼搏破万难
这届世界杯召开的这段时间(11.21—12.18)正是23考研初试复习最关键的最后一月。世界杯结束之后,12.19—12.23是23考研初试复习的最后一周。12月24日、12月25日这两天,今年的考研就正式开始了。
最后一月非常关键,因为这是学习与冲刺最后的时间,也是最难静心的时间。除了世界杯,这个月还伴随着其他的事件,如国考、省考、各式选调、四六级……随着考研人数的公布,肖8、肖4的出版,考试时间的临近,昼短夜长的变化,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已报名的考生们焦虑、紧张与不安,大家都是一样的。除了少部分考生,大多数人上考场前,各科都是复习不完的。
这一年就做好这一件事情,已经很好了。以我自身为例,大四这年我有两个遗憾,分别在考研前和毕业季,考研前的遗憾是因为备考,没有观看那年的学院迎新元旦晚会,希望大家能分清轻重缓急,可不敢看世界杯入迷。
“黎明之前最黑暗,努力拼搏破万难”,加油吧,追梦人!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3
★
于雅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
我认为,考研最难的是坚持。要想坚持下去,除了拥有坚定的意志外,还要学会制定详细且可实施的学习计划,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第二天才更有动力去继续下去。喜欢唐迟老师的一句话:“慢慢来最快。”现在我想把这句话分享给正在奋斗的你们,切忌浮躁,切忌动摇,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
“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
4
★
郭汝玉
法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我是一名二战考生。我也曾为年考研奋斗过。二战备考的一年里,我感到十分平静。我制定了分阶段的备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分步实施,总结评估完成情况,动态调整下一阶段备考内容。在一连串的计划完成后,我迎来了最终的考验。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愿正在扎根的各位,都能够沉心静气、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完成好每天的学习目标,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第二天的到来。愿经历过这段时光的各位,都能在考场上恣意挥洒;届时,于试卷上跃动的不仅是平日里所思所学,还有终于历经黑暗后破土而出瞬间迸发的、浴火重生后的神采奕奕。
“
去追求,去实现,然后成就自我
”
5
★
王文雅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考上
我报考的是上海大学的图书情报专业,回想过去的考研时光,收获还是蛮大的。对我来说,考研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坚持和自信。不要受周围人情绪的影响,把握好自己的复习节奏。
有的地区如上海等可能需要网上确认,学弟学妹们要注意时间,及时进行确认。考试期间为了保持平稳的心态,最好不要对答案。考研马上就要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最后这个月,或许很多人会陷入焦虑,进入迷茫期。但是想请学弟学妹们记住一句话:没有人能全部复习完,哪怕再多一个月时间,也还是会不够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需要做到的!
最后一个月要多练习管综写作,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迅速写出作文。由于管综考试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最后冲刺复习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数学和逻辑部分的速度和准确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期拼的就是心理战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考上。加油加油加油!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6
★
李萌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考研无疑是辛苦的,但在考研的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独自前行,特此对本科学校及老师进行感谢。一年时间的晨起晚睡、坚持不懈,我见过早上空无一人的教室,也见过深夜11点上电的校园,但考上理想院校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许有时我们会感到疲劳、焦虑,但既已确定目标,那接下来只能是一往无前。初试无论如何都要认真考完每一门,不能出现弃考现象,弃考是一种对自己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不要盲目赶学习进度,要有自己的节奏,在最后30天还是要重视数学、专业课,政治、英语适当分配时间即可,不需过度担心。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或许你对未来感到迷茫,或许你已经有了清醒的目标,但无论何时大家尽力做好目前所需做到的一切,那么未来就是光明的。
“
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7
★
邢炜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考研看似是一群人的抱团前行,其实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在考研的最后阶段,其实更多的是一场心态的战役,不论结果如何,最容易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作为考研人中平凡而又普通的一份子,我走过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路。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择校、查找考试内容和专业课准备,期间有过犹豫也有过迷茫,做过无用功,走过弯路。
再到备考期间的焦虑,你追我赶的暗暗较劲。临近考研最后三十天,有许多学子按着规划好的道路继续前行,但也有学子因为焦虑紧张而陷入了新的迷茫。其实,考研到了最后阶段是一场心态的较量。在考研的最初,我们都是冲着一个更美好的方向前行的,但过于执着目标本身,反而蒙蔽了我们看待过程的眼睛。终点的花固然美丽,但心怀美好的前行过程也是一种美。我们通过一场考试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考研的意义。
考研这一路走来,不断有人加入,又有人离开。有早早准备却临门放弃的,有最后匆匆加入的。但更多的是在默默前行的人,是在湖边长椅上朗读背诵的人,是在晚间台灯下默写单词的人,是寝室最早起又最晚回的人。这些点滴的时光织就了整段备考的记忆。一切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终点就在前方。
“
在面对着生命的真相时,他一生的寂寞想必在刹那间都能获得补偿,再长再远的跋涉也是值得的。
”
8
★
陈修淋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对我而言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考研,无意间接触到了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颇有兴趣,决定毕业之后直接工作。但事与愿违,经过几番折腾,竟没有斩获一个offer。经过反复思索后,还是走上了考研这条道路,从5月份开始到12月份,经过8个月的刻苦学习,最后成功上岸。
研究生三年学习过程中,可以说让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包括身边遇到的人和事,都非常的满意,可以说研究生这三年真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最近秋招也算刚结束,如今自己也从当年求职时的零offer状态,蜕变到拿offer拿到手软的阶段,感谢当年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
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
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
9
★
范嘉益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级硕士研究生
感激没有放弃梦想的自己
考研对于我来说,属于是过去五年的人生规划中,突如其来的一个计划。在本科期间,对国外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满怀信心地准备出国。但是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的计划,出于安全和学业的考虑,我最终选择在毕业半年之后在家复习考研。
在我定下考研计划时,上海大学就是我坚定的选择。但是和当时同年考生相比,我已经落后了一年多的复习时间,不论是高数还是专业课,对于我来说都是大难题。但是上海大学这个目标和想要继续深造学习的信念,陪伴了我六个月的复习生活。我每天都会按照计划去完成每个小目标,遇到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那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学,遇到拿手的内容,就巩固基础。现在回想起来,可能让我坚持那么久的是心底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以前总觉得梦想这个词语太书面了,但是的考研这一年,就是梦想驱动着我每一天的进步。
当收到上海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会感激过去那一年没有放弃梦想的自己,也感谢不辞辛劳陪伴着我的家人。年此刻正在冲刺阶段的学弟学妹们,请你们坚持住这最后的一个月!我在上海大学等你们!
“
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
”
10
★
廖添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
考研教我如何保持平常心
在我看来,考研它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教会我去探索学习方法以及面对难题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
首先,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在考研中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消化众多知识点。也许我们会刷到很多考研经验贴,但每个经验贴都具有特殊性,最好的方法永远是自己探索得来的。因此,找准自己的方法很重要。我个人经验是在考研最后30天回到参考书中看每个知识点的每个表述,理清每个表述的内在逻辑,这样我个人认为记得较为牢固。当然,对于专业课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宏观把握很重要,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有内在联系的,前后知识会有对应关系,因此,通过思维导图去构建对每个部分的总体认知很重要,每复习一个知识点需要能够建构联想记忆,回忆该知识点是否会同其他知识点联系。
其次,是考研状态问题。最后30天的冲刺阶段,很多人可能会很焦灼,而且会不自觉与身边的人比较复习进度。个人认为这样的状态是大忌,因为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zy/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