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在某东上入手了一台护眼灯,再有几天满一年了。前段时间朋友来我家做客,在卧室看到这台护眼灯,惊呼颜值逆天,嚷着自己也要回去买一台。
在按捺住激动心情听我科普完这盏护眼灯的“专业”后,朋友立马将它加入购物车。想来我们这一代,有不少人长这么大可能还没用过专业的护眼灯,趁着还在预热中,码了这篇护眼灯干货文,顺便来谈谈陪了我快一年的这个“卧室好伙伴”的使用感受。
根据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来看,护眼灯主要有4个特点,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无蓝光、频闪危害:
这两个指标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只要是照明灯具,总会提到这两点。先说有害蓝光,它的作用机制是一个连锁反应,先引起光敏感细胞死亡,再引起视网膜黄斑变性,继而导致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而这种伤害往往不可逆转。因此一盏无蓝光伤害的护眼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国际照明学会把视网膜蓝光按危害风险,从低到高排序分为RG0、RG1、RG2和RG3四个级别。《GB/T-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明确规定:读写作业台灯的视网膜蓝光危害类别不能超过RG0。
在说频闪之前,需要先科普一个点:日常照明需要避免的是低频的频闪,一般认为0~Hz之间的频闪是对人有害的。这里面还分为可视频闪和不可视频闪,区别就是是否能用肉眼察觉。当频闪高于80Hz时,就很难被人眼捕捉到了,但其伤害还是存在的。
比如下面的动图中,右边的两盏灯即为可视频闪:
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关于频闪风险也给出了直接结论:当频闪到达Hz以上,一般认为对人的危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照度:光线的亮度和均匀度
照度作为衡量光源照明能力的指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量,与被照物是无关的。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光线的亮度就是灯够不够亮。而照度均匀度呢,指的是规定区域内最大照度与最小照度之比,这个值越接近1,就代表着均匀度越高,区域内的明暗差异就越小,视觉感受越舒服;数值越大,则反之。
国内对照度以及照度均匀度设定了A及AA两种标准,详细见下表:
显色指数:
显色指数(英文名CRI),是描述光源显色性的一个物理量,即指光源对于物体自然原色的呈现程度。它的代表符号为Ra,取值范围在0-之间,数值越大,就代表显色性越高,对物体颜色的还原度也就越高。
过低的显色指数使物体不能呈现出物品原本真正的颜色,会影响眼晴对物体色彩的识别。若长期在显色性很差的光源下,人眼的辨色能力就会随之下降和衰退,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色盲色弱等视力问题。
色温:
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其单位为“K”,它的数值高低即反映为光线的冷暖。色温数值越高,光源色调越冷;反之数值越低,光源色调越暖。
不同的色温对氛围的制造和对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照明领域,冷光、暖光没有好坏之分,可以在不同情境需采用不同色温,以此来提升工作生产力、记忆力、学习力与创造力。
干货科普到此为止,虽然枯燥了些。但确实是选护眼灯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些光线参数,如果觉得复杂,可以直接看一句话总结:选需要经过无蓝光、频闪危害权威认证的、照度最好选国AA等级、显色指数90以上、色温可大范围调节的护眼灯。
下面讲讲陪伴了我快一年的护眼“小助手”——明基WiT阅读护眼灯。我平时喜欢在卧室码字看书,这一切在床上支个小懒人桌就能完成。而我房间原本自带的小吊灯,属于普通LED冷色光源,一到晚上,亮度不够,冷色温看书不太好入睡……
下定决心买一盏床头“护眼”灯,最好功能多一些,能够调节亮度和色温。直到我相中了WiT,一盏专业护眼灯,使用感非常nice。
我对台灯的光线要求还是蛮高的,因为我本身就近视了,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看书,眼睛是真的累,也不想让眼睛度数在成年后再度上升。WiT的光线参数绝对一流,蓝光、频闪方面是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无危害认证,照度超国AA级标准。对于想保护视力的人群来说,这款灯真的是优选!
对于护眼灯,个人一直喜欢亮度与冷暖色温能够自己手动调节的,尤其是像我这种喜欢睡前阅读的人,晚上一定要暖色温,亮度调得稍微暗些,这样就不会让光线影响到我的睡眠,所以WiT的11段亮度x11段色温可自调功能,对我来说完美匹配需求!
如果需要办公,我会开启WiT的智能阅读模式,选择屏幕阅读模式,这样就可以进行实时亮度调节,通过适时改善光线亮度,可以减缓眼睛疲劳,真的超级贴心好用。
最后一点一定要说的,就是它的颜值和造型,看看我朋友迅速被种草买同款的那个速度,就知道这款护眼灯有多百搭好看了。这样好的一款护眼灯产品,哪怕是作为家居装饰品,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入手啊!不仅仅是作为照明工具,还是为眼睛健康做份投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qh/1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