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台灯 >> 台灯分类 >> 正文 >> 正文

小时候爱拆玩具,长大后能工巧匠老兵

来源:台灯 时间:2023/3/7

动力强军,科技报国

他是新一代能工巧匠

用行动践行使命

他是新一代航发人

一颗忠心

从军人到军工人从未改变

一双巧手

为更多铁甲雄鹰铸造“中国心”

他就是最美退役军人赵天杨

爱拆玩具的小朋友

赵天杨这小孩

又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

满地的零件中

一个浓眉大眼的小孩

一边琢磨、一边动手组装

在同龄孩子

还在捡石子、丢沙包的时候

像这样把家里的钟表、收音机

自行车当成“玩具”拆了又装的事

对赵天杨而言已成家常便饭

爱琢磨、善思考、勤动手

是家人邻里对他的一致评价

读到高中时

成绩优异的他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不得不辍学

随即有了入伍当兵的念头

在部队

稳重踏实的赵天杨

从新兵中脱颖而出

被选为军械保管员

他一边和各类机械亲密接触

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坚持学习

赵天杨从部队退役

回到老家

跟着同村的金师傅学修理

短短四个月

他的车床、机床、电焊技术

都神速进步

“天杨啊,你是干这行的料

快回学校学习吧。”

在师傅的建议和家人的支持下

赵天杨来到沈阳黎明技师学校学习

年少失学的他

十分珍惜求学的机会

加倍努力学习数控理论和实践知识

毕业时

赵天杨以全班第一的成绩

入职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就像我的一双手”

进入工作岗位

赵天杨发现

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

和工作中的实践比起来

还差着好一段距离

怎么办?那就边学边练!

在那个电脑还不算普及的年代

结束白天的工作

昏暗的台灯下

英语水平有限的赵天杨

拿着外文资料

用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

一点一点地“啃”那些设备说明书

凭着不服输的劲头

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赵天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

进厂两年

他就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第三年

他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

荣获第一名

车间里

总能看到赵天杨学习取经的身影

遇到难题

他一定会想尽办法解决

勇于钻研可贵

持续钻研就更难得

他作为重要团队成员

先后参与完成27项部级

或公司级攻关研制任务

参与完成工艺创新13项

优化工艺路线项

创新攻关12项

精益改善76项

解决技术难题9项

在科研生产中屡立战功

在技术迭代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出现

赵天杨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学习的习惯

他自学电器识图、PLC编程等相关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

在一项项技术突破中

展示出“大国工匠”的风采

赵天阳说:

“设备就像我的一双手

我要清楚了解设备的每一个动作。”

心中的一个梦

“跟着我学习,会很辛苦。”

赵天杨对徒弟的第一个要求

就是能吃苦

而第二个就是

万事要“较真”

围着一台车床“打天下”的赵天杨

此时也已经负责整个分厂的设备

他并没有忘记肩负的传承使命

已经先后带徒14人

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

高级技工7人

另有两位徒弟分别获

全国数控比赛个人优胜三等奖

辽宁省“技师杯”技能竞赛第一名等好成绩

在一个个辉煌的成绩背后

赵天杨有着远超常人的付出和牺牲

一次加班到半夜

没来得及换工作服的赵天杨

背着已经在爷爷奶奶家

睡着的孩子回家

没想到工作服上残留的金属丝

扎到儿子眼中

医院处理后

儿子的眼睛并无大碍……

赵天杨并没有提起的

还有他积劳成疾的腰伤

和电焊弧光造成的高度散光

他说,他心中有一个梦

一个退役军人“动力强军”的报国梦

一个航发人心中的“大国工匠梦”

带着心中的梦想

赵天杨坚定向前走着

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赵天杨

男,满族,中共党员,年出生,年入伍,年退役,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盘轴加工厂特级技能师。

赵天杨常年奋战在军工企业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一线,他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先后获得数控铣、加工中心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冠军,是辽宁省第一个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他执着钻研、攻关克难,先后参与完成27项部级或公司级攻关研制任务,完成工艺创新13项、优化工艺路线项、解决技术难题9项。他技术精湛、专业过硬,在数控加工领域解决了多项关键、重要零件的加工制作难题,18年来先后完成各类攻关、优化及改进余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数千万元。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年荣获“辽宁工匠”称号。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c/12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