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记者从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建设服务中心获悉
截至目前
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
已完成70%以上
预计年春节前亮相
其中公园路拟打造步行街
另外作为交通配套的府学巷等道路
将同步启动改造提升
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
于7月13日正式启动
近5个月时间过去
改造提升工程进度如何?
又有哪些亮点和变化?
一起跟记者来现场看一看
1
细节再雕琢
部分特色景观呼之欲出
▲公园路沿街的建筑外墙都不同程度地安装了各类仿古门窗
“诶,这门店外面的木框是什么时候装的?”刚从杭州回温的李女士看到市区解放街与公园路交叉口的这家“耐克”品牌销售门店外立面变化时,不禁感慨道,“都记不清以前的模样了,现在的风格挺有味道,看上去跟五马街很搭。”
10月1日,公园路西段(解放街至兴文里段)对外开放,这也是今年五马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公园路改造提升工程中,首个试开街路段。公园路西段改造提升内容主要是东南大厦等建筑沿街外立面改造和道路的重新铺装。
从解放街步入公园路,沿街的建筑外墙不同程度地安装了各类仿古门窗,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12月3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名工作人员正站在架起的扶梯上,对东南大厦裙楼位置的部分外立面进行“修葺”。
“屋脊上方的‘泥鳅背’这些有特色的结构,都是这段时间才呈现出来的。”现场一工作人员介绍,对外立面局部细节处进行精细雕琢,可以让整体更加美观,更具观赏性。
在东南大厦对面、名城广场东北侧便是公园路十景之一的“城隍曲韵”,虽然该景观尚处于紧张的施工阶段,但还是能够看得出竣工后“南戏台”“连廊”等形态和布局,无不让人心生向往。
施工现场负责管理的陈工介绍,牌楼中间的老门台、南戏台上的横梁雕花等景点部件,在材料选用和风格设计上都融入了具有温州地方特色的元素,“温州戏台上的横梁造型相对其他地区会稍显‘细长’,有点林黛玉的感觉,而且横梁上的雕花主要分布在两侧,中间会有较多的留白。”
2
拟定步行街
周边道路同步启动改造提升
对公园路前后变化感到惊喜的,还有在这周边工作或者生活的居民。
“每天看到它一点点的变化,真的很期待。”居住在兴文里的陈先生说,为防止改造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影响周边的居民,大部分工作都是盖着防尘护网进行的,“现在大酒店、报社这些大楼的外观陆续显露出来,有点被惊艳到了。”
▲原温州大酒店门楼已经改头换面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70%以上,公园路中段(兴文里至县学前段)两侧立面改造将于12月底收尾,待脚手架拆除后,该路段路面的铺装工程将同步进行,预计将于年春节前亮相。
记者注意到,公园路西段和中段在材料选择上有所不同,其中西段选用的是坦石,而中段选用的则是老石条。
“铺装用的老石条均来自鹿城本地以及周边大拆大整中的老旧建筑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功能应用,同时还可以做到很好的历史延续。”该工作人员介绍,公园路拟定的功能定位为步行街,所以在总体规划上,会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古街的保护以及温州元素的融入。“整个公园路分东、中、西三段。西段、中段分别采用坦石、老石条材料铺装,为步行街;东段连接县学前和环城东路,采用坦石铺装,为双向车道。”
同时为满足附近单位、居民的出行需求,作为交通配套的府学巷等道路也将同步启动改造提升。
3
规范化管理
引入业态运营管理公司
公园路中段是整个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温州大酒店、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厦这两处大型建筑的外立面已基本完工,工作人员在对部分区域做最后的完善、装饰。沿着公园路从兴文里再往县学前方向行进,两侧部分木质结构的房梁已重新搭建完毕,有工人在不停粉刷着墙面。
▲效果图
“改造当然是尽可能地保留原生态的建筑结构。”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园路中段两侧的房屋共有52间,目前已对其中的48间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固或重建。“在前期排摸过程中,我们发现沿街部分木质结构的房子的主体腐烂得比较严重,对于这类建筑我们主要按原有风格进行重建;而对‘民生药店’‘南洋照相馆’这类砖混结构的建筑,则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加固,对原建筑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
该工作人员说,公园路周边的部分建筑属于温州一代人的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部分建筑在建造工艺上也很有参考价值。“例如,郑氏民居属于温州历史文化建筑,它的外墙建造工艺称为‘水刷石’,这类工艺和技术现在很难还原,所以我们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加固型保护。”
“公园路文化元素比较丰富,合理的业态布局,能够让历史文化街区更具活力。”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规划开发科有关工作人员说,在公园路中段两侧业态的准入上,需要符合街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服务中心会根据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管理要求,在总体布局上做好准入的把控工作,同时通过招引成熟的业态运营管理公司,由其具体负责整个街区发展和运营管理。“现阶段该片区的物业产权及整体管理较为分散,需要有关主管单位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历史街区的发展。”
“公园路十景”先睹为快
(以下效果图均为前期设计稿)
开元问禅
建于东晋太宁二年()的崇安寺,是温州目前有历史记录的最早寺院,唐时改名“开元寺”,大概范围为新华书店、东南大厦、兴文里这一带。据考证,张璁和曾任礼部侍郎的王瓒曾客居寺中。年前后,养正学堂办在开元寺旧址。
城隍曲韵
南戏台,北照壁。城隍曲韵,人声鼎沸,再现当年城隍盛况。县城隍殿,建于明万历年间(~)。《鹿城文史资料》记载:“庙前有月池,场地宽阔。清末民初温州尚武京剧设此,为温州培养了一批名角。”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办过南市戏院、公共游艺场,放映过电影,东南剧院曾设于此。
儒英咸集
“儒英坊”差不多就在现在的县学前(南起公园路,向北转西至兴文里止)。
拿“县学”作字面解,其坊间的书香墨迹便可知一二。所谓县学,即是一个城市的最高等学府。在古代温州,县学在元、明、清诸代均有修建或扩建。由于当时县学前的书卷气浓厚,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衣冠楚楚、满腹“四书五经”的秀才,可谓儒家英才荟萃,县学前被取名为“儒英坊”。
华盖洞天
华盖山,因山体形态像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坐的车辇上的伞盖,故得名。华盖山曾经被唐代的道书《洞天福地》列为“天下第十八洞天”,山上留存有许多和道教文化相关的古遗迹,如资福寺、东瓯王庙、炼丹井等。有三生石、五粒松、青牛坞、蒙泉诸胜,大观亭、却金亭、临望亭、玉华亭、双烈亭等历史遗存。
斗城遗韵
将成为温州古城墙展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这是展示温州斗城格局、城墙建造历史和工艺文化的区域。
相传古城营建之初,东晋堪舆大师郭璞正好寓居温州,于是请他来卜建郡城。郭璞登上现在位于古城西北角的郭公山,见瓯江以南“数峰错立、状如北斗”,于是连城内五山,筑城墙,加上城外四座山,以地上的山体来对应天上的北斗星象,因此温州古城也被称为“斗城”。
府学儒风
有温州府学文庙旧址,是温州古代历史文化遗址,又是温州古代教育的发祥地。
温州教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太宁初年(~)就建立永嘉郡学(府学)于华盖山麓,这是浙江省地方发展史上最早的一所府学。
九柏峥嵘
在绣花铺伪装下开展革命通讯工作的新四军通讯处。
年,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从温州平阳山门出发开赴前线投入抗战洪流,当时的新四军通讯处就设立在公园路九柏园头的魏宅和黄宅。作为瓯绣能手的温州通讯处主任周饮冰在黄宅开了一家绣花铺,对外以店老板的身份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城南旧事
有记录温州旧事的南洋照相馆,有讲述张爱玲与温州旧事的中山旅舍、呈现温州七十余年历史变迁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楼,以及反映温州古巷、民居风貌的花园巷和郑氏民居。
南洋照相馆,创设于年,是温州市区最受群众欢迎的摄影“三家店”之一。
瓯医溯宗
医院——医院旧址。
医院是本地热心公益人士杨玉生、吴璧华、潘鑑宗、黄溯初等发起并捐资创办的医院。这里原是辛亥革命老人黄颂英的父亲——晚清举人的宅院旧址,人称举人院。温州医院医院,自创始至年,共办了28年。
濠河泛月
有东护城河、中山桥等,将形成公园路东入口文化景观区。
东护城河,古时也叫“东城濠”,北濒瓯江,东边护城河长丈,南边利用温瑞塘河,长丈。是温州现在留存下来依然保持得较为完整的护城河体系,目前是一条断头河。
中山桥:年前后,为动工兴建中山公园,华盖山至积谷山的一段城墙被拆除,为方便交通,在华盖山南麓护城河上架建一座石拱桥,即中山桥,连接公园路。如今的市区公园路、五马街、禅街,曾一度分别被命名为中山东路、中山中路和中山西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环城河周边改造的需要,温州旧城东边的护城河一部分被填掉,改造成环城东路,仅留下如今中山公园东侧的河道,架设在护城河上的中山桥也不得不拆除。
期待公园路焕新亮相
延伸阅读↓↓↓①想不到啊!这个“奥斯卡”评选,温州人也可以参与投票!
②年这些温州人这么牛!这个榜单上怎么可以没有他们……
③3年时间睡了多家酒店!温州达人“睡”遍全国后回温开了家有“温度”的店
④温州新兴人居板块生活不方便?看完,你的想法可能就变了!
⑤双飞6日!张家界的专属冬季,只看一眼就心动!
来源
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
编辑
灵芝审读
张辉责编
潘捷
点个小花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