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界市 >> 张家界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头条张家界市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来源:张家界市 时间:2021/5/2
张家界市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10月17日,位于张家界市城区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和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花团锦簇、红旗招展,气氛庄重而热烈。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曾经住过的小屋旁;在萧克将军题字、镌刻着殷红如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的牌匾下,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纪念大会由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刘革安主持,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市政协主席汪业元和全体在家的市级领导参加纪念大会。开国将军廖汉生、范子瑜的子女廖建军夫妇、廖兰女士、范志勇夫妇,红军后人代表杨和平,张家界原市级老领导萧征龙、严高明等参加了大会。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也是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军区驻地和革命时期的指挥中心。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突围,红二、六军团坚持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继续战斗,成功牵制了10倍于己的40多万国民党兵力,保障了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完成战略掩护任务后,从桑植刘家坪开始长征,并于年10月22日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大革命期间,先后有4万多张家界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10万人口的桑植县就有2万多人参加了红军、赤卫队、游击队,其中1万多优秀儿女英勇献身,贺龙元帅一家更是满门忠烈,家族多人献身革命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家界市委书记杨光荣在致辞中表示,长征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张家界人民在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实现了从老少边穷山区到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界步入“提质升级”的发展新阶段,是建市以来旅游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目前,张家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努力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   据了解,当年红军战斗和长征经过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洪家关等地,如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送郎当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等红色歌曲,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经典曲目,为国内外游客传唱;湖南省军区连续28年在老区桑植县接力扶贫,成为军民鱼水情的典范。今年3月开园迎客的贺龙元帅家乡洪家关旅游区,已建设成为集生态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科普、餐饮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区,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贺龙纪念馆、贺龙故居、烈士陵园为主的红色文化景观,白族建筑风格、富有农家特色的小楼,果蔬采摘体验园、大棚生态餐厅等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热点。今年前三季度,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桑植县,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9.6%和20.5%。

  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实现了张家界旅游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由年的万人次、.3亿元增加到年的万人次、.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1%、22.1%。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30.6%、37%,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旅游接待人次在全国同类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除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外)中位居第一。今年1-9月,张家界共接待游客.09万人次,同比增长21.76%,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26.55%。

附:市委书记杨光荣讲话在张家界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杨光荣(年10月17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追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首先,我代表中共张家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张家界军分区,向全市所有参加过长征以及为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老红军、老战士、老同志及革命先辈家属、革命老区人民,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长征是一部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和不朽丰碑。80年前,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从年10月至年10月,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也是中共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军区驻地和革命时期的指挥中心。年中央红军长征之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突围,红二、六军团坚持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继续战斗,成功牵制了10倍于己的40多万国民党兵力,保障了中央红军的顺利转移。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完成战略掩护任务后,从桑植刘家坪开始长征,并于年10月22日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整个大革命期间,先后有4万多张家界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10万人口的桑植县就有2万多人参加了红军、赤卫队、游击队,其中1万多优秀儿女英勇献身,贺龙元帅一家更是满门忠烈,家族多人献身革命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更加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加怀念在长征中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更加怀念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的老区群众,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可以告慰革命先辈的是,在他们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张家界人民在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秉承遗志、艰苦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张家界实现了从老少边穷山区到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的转变。“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张家界步入“提质升级”的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是建市以来旅游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刚刚闭幕的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入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了“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而不懈奋斗”的总动员令,必将开启张家界发展的崭新篇章。   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我们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成就告慰革命先烈。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我们要切实增进人民福祉,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带领全市人民进行新长征的坚强领导核心。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对长征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早日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先辈的新业绩,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谢谢大家。《十送红军》在张家界湘鄂川黔苏维埃旧址唱响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二送红军大路旁,红漆桌子路边放。桌上摆着送行酒,祝愿红军打胜仗。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长茧手,心藏黄连脸在笑。四送红军过高山,山山包谷金灿灿。包谷本是红军种,撒下种子红了天……”

  10月17日,桑植民歌《十送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在张家界市城区的湘鄂川黔苏维埃旧址里唱响。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张家界各族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军的长征精神。

桑植民歌《十送红军》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湘鄂川黔苏维埃旧址里传唱

  桑植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余晓华动情地介绍说:“诞生、成长了红二方面军的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81年前的那一幕——军号声划破了桑植刘家坪干田坝傍晚的宁静,红军集结出发了。乡亲们自觉排成长队,随着队伍十里相送。姑娘、媳妇望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队伍,动情地唱起了桑植民歌《十送红军》。”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姐带。   郎当红军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你自个儿移花别处栽;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   你一年不来我一年等,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

  钥匙不到锁不开。”

  这首被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经典桑植民歌,是由红军师长贺锦斋改编,讲述着她与夫人戴桂香凄美的爱情故事。年,南昌起义失败后随贺龙回到家乡的贺锦斋,与她年轻貌美的妻子,在昏暗的油灯下,改写了《马桑树儿搭灯台》的部分歌词,并教会了妻子戴桂香。在与妻子相聚不到半年,队伍就开拔了,在一次战斗中,贺锦斋为了掩护贺龙撤退,不幸中弹牺牲。从年贺锦斋牺牲后的71年里,妻子戴桂香一直守望着丈夫贺锦斋,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握着马桑树叶离开这个世界。

少先队员朗诵纪念长征的诗歌(王建军摄影)

  “每次唱起这首歌,总让我充满激情,也会激励和感染所有的人。”来自贺帅家乡的歌手陈海英这样介绍说。

  “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冲破敌军个团兵力的围追堵截,从刘家坪出发长征。贺龙站在刘家坪干田坝的高地上,望着红军将士和十里相送的父老乡亲,动情地说:‘我们还会打回来的!’”吉首大学教授汤义介绍说,“贺老总这一去就是几十载,再也没有回到湘鄂川黔,再也没回到桑植,没回到洪家关!红军长征后,贺氏一族留下了72名寡妇;桑植县留下了多红军遗孀!”

汤义朗诵余晓华创作的诗歌《故乡之恋》(王建军摄影)

  无数次朗诵过由余晓华创作的诗歌《故乡之恋》的汤义,朗诵时总是包含热泪。他说,这首诗歌会让所有的人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激励人们建设好自己的家乡。

张家界群众演唱经典红色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歌被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王建军摄影)

   “《十送红军》、《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口挂盏灯》等红色歌曲,不仅传承着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现在还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经典曲目,为国内外游客传唱。”张家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天保介绍说。“张家界是诞生、养育、成长红二方面军的红色土地,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多年来在张家界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之花。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张家界人民在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实现了从老少边穷山区到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的转变。正在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道的旅游胜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张家界经典红色文化赢得将帅子女阵阵掌声(王建军摄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jiezx.com/zjjsxw/8654.html